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貉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情况 | 第11-12页 |
1.1.1 貉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1.1.2 养殖情况 | 第11-12页 |
1.2 动物复合麻醉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2.1 舒泰 | 第13-14页 |
1.2.2 犬眠宝 | 第14-15页 |
1.2.3 舒眠宁 | 第15-16页 |
1.2.4 速眠新 | 第16-17页 |
1.2.5 右美托咪啶 | 第17页 |
1.3 野生犬科动物麻醉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0页 |
2.1.3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动物分组及麻醉方法 | 第21-22页 |
2.2.2 试验监测指标 | 第22-23页 |
2.3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44页 |
3.1 麻醉评分 | 第24-26页 |
3.1.1 镇痛评分 | 第24-25页 |
3.1.2 镇静评分 | 第25页 |
3.1.3 肌松评分 | 第25-26页 |
3.2 麻醉时间监测结果 | 第26-27页 |
3.3 麻醉效果综合监测结果 | 第27-44页 |
3.3.1 麻醉期常规临床指标监测 | 第27-29页 |
3.3.2 呼吸系统指标监测 | 第29-31页 |
3.3.3 循环系统指标监测 | 第31-33页 |
3.3.4 心电图监测结果 | 第33-38页 |
3.3.5 血常规监测结果 | 第38-40页 |
3.3.6 生化监测结果 | 第40-44页 |
4 讨论 | 第44-51页 |
4.1 五种麻醉药对貉麻醉效果评价 | 第44页 |
4.2 五种麻醉药对麻醉时间的评价 | 第44-45页 |
4.3 五种麻醉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五种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五种麻醉药对心电的影响 | 第47-48页 |
4.6 五种麻醉药对血液指标影响 | 第48-49页 |
4.6.1 对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小板的影响 | 第48-49页 |
4.6.2 对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 | 第49页 |
4.7 五种麻醉药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7.1 对肝功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7.2 对肾功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