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高校学生人数的持续增长 | 第10页 |
1.1.2 高校职能的转变 | 第10-11页 |
1.1.3 机动车的快速发展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3.1 高等学校 | 第12页 |
1.3.2 校园交通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5.1 校园规划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5.2 空间句法理论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5.3 空间句法在校园规划中的研究 | 第18-19页 |
1.5.4 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22-33页 |
2.1 高校校园空间布局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1.1 高校功能分区 | 第22页 |
2.1.2 高校布局模式 | 第22-23页 |
2.1.3 我国高校校园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第23-25页 |
2.2 高校校园交通组织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2.2.1 社区交通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可持续性的交通理论 | 第26页 |
2.2.3 高校校园交通组织模式 | 第26-28页 |
2.3 空间句法与校园规划 | 第28-32页 |
2.3.1 空间句法理论基础 | 第28页 |
2.3.2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2.3.3 空间句法量化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2.3.4 空间句法在校园规划中的运用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校园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3-47页 |
3.1 高校校园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3.1.1 高校校园交通现状 | 第33-34页 |
3.1.2 高校校园交通量调查分析 | 第34-36页 |
3.1.3 高校校园交通拥堵情况 | 第36-37页 |
3.2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布局现状 | 第37-42页 |
3.2.1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整合度分析 | 第37-39页 |
3.2.2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选择度分析 | 第39-41页 |
3.2.3 基于空间整合度与选择度的校园交通拥堵现象分析 | 第41-42页 |
3.3 高校校园交通拥堵程度的分析模型 | 第42-46页 |
3.3.1 分析模型的选取 | 第42-43页 |
3.3.2 交通拥堵程度的测度方法 | 第43页 |
3.3.3 相关空间指标与交通拥堵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强化校园道路通行能力的规划策略 | 第47-57页 |
4.1 调研高校校园路网结构现状 | 第47-49页 |
4.1.1 调研高校校园路网结构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4.1.2 当前高校校园路网组织情况 | 第49页 |
4.2 重要联系通道的选择与完善 | 第49-53页 |
4.2.1 对传统校园规划重要联系通道的补充 | 第49-51页 |
4.2.2 对传统校园规划重要联系通道的修正 | 第51-52页 |
4.2.3 基于空间选择度的高校校园重要联系通道实证分析 | 第52-53页 |
4.3 人车分流体系的分析与组织 | 第53-56页 |
4.3.1 咬合式人车分流模式 | 第53-55页 |
4.3.2 平行式人车分流模式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分担重要设施间路段交通压力的规划策略 | 第57-70页 |
5.1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之间联系通道现状分析 | 第57-59页 |
5.1.1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之间联系通道使用情况 | 第57-58页 |
5.1.2 高校校园重要设施之间联系通道类型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5.2 联系通道的多向性策略 | 第59-62页 |
5.2.1 增加联系通道对疏散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5.2.2 不同类型联系通道选择度与连接值指标比较 | 第59-60页 |
5.2.3 联系通道多向性的校园交通实证分析 | 第60-62页 |
5.3 优化道路连接方式策略 | 第62-66页 |
5.3.1 道路连接方式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2 不同道路连接形式选择度比较 | 第63-65页 |
5.3.3 基于道路连接方式的优化实证分析 | 第65-66页 |
5.4 调整道路线型策略 | 第66-69页 |
5.4.1 道路线型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 | 第66-67页 |
5.4.2 不同类型道路线型选择度比较分析 | 第67-68页 |
5.4.3 基于道路线型的校园交通优化实证分析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6.2 论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图片目录 | 第76-79页 |
附录B 表格目录 | 第79-80页 |
附录C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量调查统计表 | 第80-85页 |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