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柴氏四隐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9-15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方法及目的第12-15页
2 柴氏四隐及其人生选择的动因第15-33页
   ·柴氏四隐第15-22页
     ·柴望第15-18页
     ·柴随亨第18-19页
     ·柴元彪第19-21页
     ·柴元亨第21-22页
   ·柴氏四隐与宋末士风第22-25页
   ·柴氏四隐与浙西江山的地域文化第25-29页
   ·柴氏四隐与柴氏家风第29-33页
3 柴氏四隐交游考述第33-53页
   ·四隐交游的社会阶层分布第33-44页
     ·显宦高官第34-37页
     ·忠臣义士第37-39页
     ·道学名家第39-40页
     ·江湖诗人第40-44页
   ·四隐交游的地域分布第44-53页
     ·浙江第44-46页
     ·江西第46-48页
     ·福建第48-49页
     ·其他第49-53页
4 柴氏四隐文学论第53-77页
   ·柴氏四隐的论诗主张与诗歌取向第53-60页
     ·"尚古"之风与兴亡之慨第54-57页
     ·关乎世教的诗歌功用论与黍离之悲第57-58页
     ·"感时对物、抚景伤情"与清婉诗风第58-60页
   ·四隐诗歌的四大主题第60-69页
     ·伤时感事第60-64页
     ·羁旅情怀第64-65页
     ·隐逸闲趣第65-67页
     ·酬唱寄怀第67-69页
   ·柴氏兄弟的词风第69-75页
     ·崇雅的词学观念第69-71页
     ·清隽词风第71-72页
     ·四隐词的主题第72-75页
   ·四隐创作的比较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录1 柴氏四隐著述考第83-89页
 1、《秋堂集》第83页
 2、《柴氏四隐集》第83-84页
 3、《丙丁龟鉴》第84-85页
 4、四隐作品的流传第85-89页
附录2 《柴氏四隐合谱》第89-109页
作者简历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
下一篇:阮籍五言《咏怀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