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前言 | 第10-19页 |
1、胡麻及其枯萎病 | 第10-12页 |
1.1 胡麻 | 第10页 |
1.2 胡麻枯萎病 | 第10-11页 |
1.3 胡麻枯萎病的发病原因 | 第11页 |
1.4 胡麻枯萎病的防治 | 第11-12页 |
2、萎缩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 | 第12页 |
2.1 萎缩芽孢杆菌 | 第12页 |
2.2 萎缩芽孢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 | 第12页 |
3、脂肽 | 第12-17页 |
3.1 脂肽结构及分类 | 第12-13页 |
3.2 脂肽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3.3 脂肽的抑菌机制 | 第14-15页 |
3.4 脂肽的分离与鉴定 | 第15-17页 |
4、培养基优化 | 第17页 |
5、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二、脂肽化合物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9-43页 |
1、引言 | 第19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1.2 所用菌株 | 第20页 |
2.1.3 培养基 | 第20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2.2.1 菌种活化 | 第21页 |
2.2.2 生防菌SF1 对病原菌抑制率的测定 | 第21页 |
2.2.3 脂肽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22页 |
2.2.4 碳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2页 |
2.2.5 碳源浓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2页 |
2.2.6 氮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2页 |
2.2.7 氮源浓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2页 |
2.2.8 无机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9 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3页 |
2.2.10 接种量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3页 |
2.2.11 温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3页 |
2.2.13 脂肽提取物对病原菌抑菌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14 脂肽化合物类型的分析 | 第24页 |
2.2.15 光学显微镜样品处理及观察条件 | 第24-25页 |
2.2.1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处理及观察条件 | 第25页 |
2.2.17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处理及观察条件 | 第25-26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3.1 菌株 SF1 体外抑菌实验 | 第26-27页 |
3.1.1 菌株SF1 胞外物质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第26页 |
3.1.2 不同发酵时间SF1 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及发酵液中脂肽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3.1.3 粗脂肽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3.2 菌株SF1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36页 |
3.2.1单因素优化实验 | 第27-32页 |
3.2.1.1 不同碳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1.2 不同果糖浓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1.3 不同氮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9页 |
3.2.1.4 不同蛋白胨浓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1.5 不同无机盐种类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30页 |
3.2.1.6 不同初始pH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1.7 不同接种量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31页 |
3.2.1.8 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SF1 产脂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响应面实验 | 第32-35页 |
3.2.3 培养基优化实验的验证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3.3 脂肽提取及纯化 | 第36-38页 |
3.3.1 脂肽化合物类型的分析 | 第36-38页 |
3.4 脂肽抑菌机制的研究 | 第38-42页 |
3.4.1 不同浓度脂肽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第38-39页 |
3.4.2 脂肽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39页 |
3.4.3 脂肽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细胞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4 脂肽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4、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1、结论 | 第43页 |
2、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硕士在读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