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3 简单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3.3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34页 |
2.1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及参与者 | 第23-24页 |
2.1.3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 第24-25页 |
2.1.4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 第25-26页 |
2.2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2.1 基本原理分析 | 第26-27页 |
2.2.2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特点及意义 | 第27-29页 |
2.3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涉及的风险分类 | 第29-33页 |
2.3.1 信用风险 | 第29-31页 |
2.3.2 市场风险 | 第31页 |
2.3.3 操作风险 | 第31-33页 |
2.3.4 宏观环境风险 | 第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演进及面临的风险 | 第34-44页 |
3.1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演进 | 第34-36页 |
3.1.1 起步阶段:1990-2005年 | 第34页 |
3.1.2 推进阶段:2005-2008年 | 第34页 |
3.1.3 停滞阶段:2008-2011年 | 第34-35页 |
3.1.4 重启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 第35页 |
3.1.5 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2 我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暴露的风险 | 第36-38页 |
3.2.1 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带来的法律风险 | 第36页 |
3.2.2 承租人履约及担保人的信用风险 | 第36-37页 |
3.2.3 行业集中度较高带来行业与宏观经济风险 | 第37页 |
3.2.4 融资租赁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 第37-38页 |
3.3 风险控制措施及经验 | 第38-43页 |
3.3.1 最根本的是严格基础资产的筛选 | 第38-40页 |
3.3.2 针对信用风险进行内外部信用增级设计 | 第40-42页 |
3.3.3 交易结构风险的应对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以A公司为例 | 第44-55页 |
4.1 A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分析 | 第44-47页 |
4.1.1 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4.1.2 入池资产合格标准 | 第45-46页 |
4.1.3 资产池概况 | 第46-47页 |
4.2 A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交易结构 | 第47-50页 |
4.2.1 专项计划主要交易条款 | 第48-49页 |
4.2.2 交易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4.3 A公司资产专项计划面临的潜在风险分析 | 第50-51页 |
4.3.1 基础资产集中度风险 | 第50-51页 |
4.3.2 承租人退租或违约风险 | 第51页 |
4.3.3 资产服务机构与计划管理人变更风险 | 第51页 |
4.3.4 混同风险 | 第51页 |
4.4 A公司应对潜在风险的主要做法 | 第51-53页 |
4.4.1 结构分层 | 第51-52页 |
4.4.2 超额抵押 | 第52页 |
4.4.3 追加差额支付承诺人 | 第52-53页 |
4.5 A公司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漏洞 | 第53-54页 |
4.5.1 未采取措施降低基础资产集中度风险 | 第53页 |
4.5.2 对承租人违约风险关注不足 | 第53页 |
4.5.3 差额支付承诺人为承租人及原始权益人的关联企业 | 第53-54页 |
4.5.4 未设置监管与监管账户对租金回款进行监管 | 第54页 |
4.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分散化解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租赁公司层面 | 第55-56页 |
5.1.1 强化租赁公司的内部管理 | 第55页 |
5.1.2 审慎进行基础资产选择 | 第55-56页 |
5.2 承租人层面 | 第56-57页 |
5.2.1 深入进行尽职调查 | 第56页 |
5.2.2 加强对承租人的行为控制 | 第56-57页 |
5.3 外部增信机构层面 | 第57页 |
5.4 其他合作及服务机构层面 | 第57-58页 |
5.4.1 增加监管银行、进行账户监管 | 第57页 |
5.4.2 加强其他中介机构的管理 | 第57-58页 |
5.5 小结 | 第58-59页 |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