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高稳定性Pd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燃料电池第9-12页
        1.2.1 燃料电池的发展第9-10页
        1.2.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页
        1.2.3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0-11页
        1.2.4 燃料电池的特点第11-12页
    1.3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第12-14页
        1.3.1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2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第13页
        1.3.3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1.4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第14-21页
        1.4.1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2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内容第15-19页
            1.4.2.1 改变贵金属催化剂部分的组成第15页
            1.4.2.2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材料第15-16页
            1.4.2.3 碳材料第16-17页
            1.4.2.4 碳材料的表面修饰及性能优化第17-19页
        1.4.3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9-21页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创新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创新点第21-22页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32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4-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载体的制备第25-26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2.4 材料的物理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26-28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27页
        2.4.2 透射电子显微电镜(TEM)表征第27页
        2.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表征第27-28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第28页
        2.4.5 拉曼光谱分析第28页
        2.4.6 元素分析测试第28页
    2.5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28-32页
        2.5.1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29-30页
        2.5.2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0-32页
第三章 水热碳化法改性碳纳米管载体对Pd/CNT催化剂电化学性能影响第32-40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分析第33-35页
        3.2.1 KOH循环伏安分析第33-34页
        3.2.2 乙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分析第34-35页
        3.2.3 计时电流分析第35页
    3.3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分析第35-38页
        3.3.1 XRD分析第35-36页
        3.3.2 TEM分析第36-37页
        3.3.3 XPS分析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N元素掺杂对Pd/HTC-CNT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0-50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分析第40-45页
        4.2.1 KOH循环伏安分析第40-41页
        4.2.2 乙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分析第41-42页
        4.2.3 CO吸脱附测试分析第42-43页
        4.2.4 计时电流分析第43-45页
    4.3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分析第45-49页
        4.3.1 XRD分析第45-46页
        4.3.2 TEM分析第46-47页
        4.3.3 XPS分析第47-48页
        4.3.4 Raman分析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Sn元素的添加对Pd/HTC-NCNT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0-58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分析第50-53页
        5.2.1 KOH循环伏安分析第51页
        5.2.2 乙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分析第51-52页
        5.2.3 计时电流分析第52-53页
    5.3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分析第53-56页
        5.3.1 XRD分析第53-54页
        5.3.2 TEM分析第54-55页
        5.3.3 XPS分析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EM-PFV耦合模型的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和uC/OS-Ⅱ的智能实时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