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不锈钢着色技术 | 第11-17页 |
1.2.1 不锈钢表面显色原理 | 第11-12页 |
1.2.2 不锈钢着色方法的技术特点 | 第12-13页 |
1.2.3 化学氧化着色法 | 第13-15页 |
1.2.4 其他着色法 | 第15-17页 |
1.2.5 着色后封闭处理 | 第17页 |
1.3 超疏水表面 | 第17-22页 |
1.3.1 表面疏水性原理 | 第17-19页 |
1.3.2 疏水表面的构筑方法 | 第19-21页 |
1.3.3 超疏水不锈钢表面研究 | 第21-22页 |
1.3.4 超疏水彩色金属表面的研究 | 第22页 |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试剂及原料 | 第24-25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6-29页 |
2.3.1 不锈钢试样前处理 | 第26页 |
2.3.2 化学蚀刻 | 第26页 |
2.3.3 化学氧化 | 第26页 |
2.3.4 INCO法氧化着色 | 第26-27页 |
2.3.5 氟硅烷自组装 | 第27页 |
2.3.6 着色膜封闭 | 第27页 |
2.3.7 腐蚀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3.8 接触角测试 | 第28页 |
2.3.9 表面微观测试 | 第28-29页 |
第3章 化学蚀刻前处理对不锈钢着色、水浸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29-43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3.2.1 蚀刻对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2 蚀刻对微纳米尺度上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3 蚀刻对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不锈钢表面水浸润性能研究 | 第36-38页 |
3.2.5 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蚀刻表面的氧化处理对不锈钢着色、水浸润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3-54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4.2.1 氧化前处理对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2 化学氧化对微纳米尺度上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45-48页 |
4.2.3 化学氧化对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4 化学氧化对不锈钢表面水浸润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4.2.5 氧化处理对疏水彩色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封闭处理对不锈钢着色、水浸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4-63页 |
5.1 前言 | 第5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5.2.1 封闭对颜色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封闭对微观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 第55-58页 |
5.2.3 封闭对氟硅烷组装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4 封闭对氟硅烷组装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