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3-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3-2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2 论文调研与问题提出 | 第17-2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评述 | 第22-30页 |
1.3.1 建筑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2 建筑供应链合作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3.3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27-3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1-3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1.5.3 篇章结构 | 第34-35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35-61页 |
2.1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 第35-43页 |
2.1.1 工业化建筑的内涵 | 第35-38页 |
2.1.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内涵 | 第38-43页 |
2.2 工业化建筑推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2.2.1 工业化建筑推行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2.2.2 工业化建筑推行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44页 |
2.2.3 工业化建筑推行的影响因素框架模型 | 第44-50页 |
2.3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50-60页 |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50-53页 |
2.3.2 演化博弈理论 | 第53-54页 |
2.3.3 多属性决策理论 | 第54-56页 |
2.3.4 关系治理理论 | 第56-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机制 | 第61-85页 |
3.1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系统构成 | 第61-67页 |
3.1.1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要素构成 | 第61-66页 |
3.1.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要素模型 | 第66-67页 |
3.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演化过程 | 第67-73页 |
3.2.1 合作创新演化的模型构建 | 第67-71页 |
3.2.2 模型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3页 |
3.3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博弈分析模型 | 第73-78页 |
3.3.1 供应链合作的利益分配 | 第73-76页 |
3.3.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博弈模型 | 第76-78页 |
3.4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协同机理 | 第78-82页 |
3.4.1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动力协同分析 | 第78-81页 |
3.4.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分析 | 第81-8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4 工业化建筑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 | 第85-113页 |
4.1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理论概述 | 第85-86页 |
4.2 基于BOCR-FAHP-MTOPSIS供应商合作伙伴评价方法 | 第86-92页 |
4.2.1 FAHP方法 | 第86-88页 |
4.2.2 BOCR方法 | 第88页 |
4.2.3 TOPSIS及M-TOPSIS方法 | 第88-90页 |
4.2.4 基于BOCR的合作伙伴优选的组合方法 | 第90-92页 |
4.2.5 基于BOCR-FAHP-MTOPSIS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组合优选方法 | 第92页 |
4.3 预制部品供应商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92-95页 |
4.4 基于BOCR-FAHP-MTOPSIS供应商合作伙伴评价步骤 | 第95-96页 |
4.5 预制部品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案例分析 | 第96-111页 |
4.5.1 案例概况 | 第96页 |
4.5.2 模型的应用 | 第96-104页 |
4.5.3 敏感性分析 | 第104-108页 |
4.5.4 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比较 | 第108-11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5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3-127页 |
5.1 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3-115页 |
5.1.1 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类 | 第113-115页 |
5.1.2 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5页 |
5.2 基于云模型-DEMATEL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绩效影响因素评价模型 | 第115-121页 |
5.2.1 云模型评价方法概述 | 第115-118页 |
5.2.2 DEMATEL评价方法概述 | 第118-119页 |
5.2.3 基于云模型-DEMATEL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绩效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119-121页 |
5.3 数据调研及结果分析 | 第121-125页 |
5.3.1 数据收集 | 第121-122页 |
5.3.2 综合评价过程 | 第122-123页 |
5.3.3 影响结果分析 | 第123-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6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实施路径 | 第127-145页 |
6.1 基于BIM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信息化路径 | 第127-137页 |
6.1.1 BIM在工业化建筑建造各阶段的应用 | 第127-129页 |
6.1.2 基于BIM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集成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 第129-136页 |
6.1.3 建立基于BIM平台的供应链合作各方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136-137页 |
6.2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关系治理路径 | 第137-144页 |
6.2.1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的关系治理框架 | 第138-140页 |
6.2.2 基于关系规范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关系治理 | 第140-141页 |
6.2.3 基于信任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关系治理 | 第141-142页 |
6.2.4 基于承诺的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关系治理 | 第142页 |
6.2.5 工业化建筑供应链合作关系治理的演化路径 | 第142-14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5-146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77页 |
附录 | 第177-184页 |
表1 | 第177-178页 |
表2 | 第178-179页 |
表3 | 第179-180页 |
表4 | 第180-181页 |
表5 | 第181-182页 |
表6 | 第182-183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83-184页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获奖、教材等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