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1 半导体光催化剂概述 | 第10-15页 |
1.1.1 光催化的起源 | 第10-11页 |
1.1.2 光催化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1.1.3 光催化领域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1.1.4 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 第14-15页 |
1.1.5 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的探索 | 第15页 |
1.2 酞菁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酞菁的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1.2.2 酞菁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16-20页 |
1.3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1.3.1 g-C_3N_4的性质与合成方法 | 第20-22页 |
1.3.2 块状g-C_3N_4的剥离 | 第22-23页 |
1.3.3 提高g-C_3N_4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23-2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磺化酞菁钴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解水产氢 | 第26-41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2.2.2 磺化酞菁钴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7页 |
2.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27-29页 |
2.3.1 纳米粒度仪 | 第27-28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28页 |
2.3.4 pH值分析 | 第28页 |
2.3.5 光催化产氢反应和标准曲线建立 | 第28-29页 |
2.3.6 氢气标记实验 | 第29页 |
2.4 磺化酞菁钴纳米粒子的物性表征 | 第29-30页 |
2.4.1 形貌和尺寸分析 | 第29-30页 |
2.4.2 光学性质分析 | 第30页 |
2.5 光催化分解水实验 | 第30-37页 |
2.5.1 pH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2 CoPcS的量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3 FL的浓度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2.5.4 牺牲剂的浓度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35页 |
2.5.5 磺化酞菁钴纳米粒子催化活性测试 | 第35-36页 |
2.5.6 重水标记实验 | 第36-37页 |
2.6 光催化机理计算 | 第37-40页 |
2.6.1 CoPcS分子结构优化 | 第37-38页 |
2.6.2 CoPcS的前线分子轨道计算 | 第38-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酞菁钴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解水产氢 | 第41-55页 |
3.1 前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3.2.2 酞菁钴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2-43页 |
3.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43页 |
3.3.1 纳米粒度仪 | 第43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3页 |
3.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3页 |
3.3.4 pH值分析 | 第43页 |
3.3.5 光催化产氢反应和标准曲线建立 | 第43页 |
3.3.6 氢气标记实验 | 第43页 |
3.4 酞菁钴纳米粒子的物性表征 | 第43-44页 |
3.4.1 形貌和尺寸分析 | 第43-44页 |
3.4.2 光学性质分析 | 第44页 |
3.5 光解水产氢实验 | 第44-50页 |
3.5.1 CoPc的量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2 pH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3 FL浓度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47页 |
3.5.4 牺牲剂对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5 酞菁钴纳米粒子催化活性测试 | 第48-49页 |
3.5.6 重水标记实验 | 第49-50页 |
3.6 光催化机理计算 | 第50-53页 |
3.6.1 CoPc分子结构优化 | 第50-51页 |
3.6.2 CoPc的前线分子轨道计算 | 第51-52页 |
3.6.3 CoPc光解水的活性位点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多孔石墨相碳氮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 | 第55-67页 |
4.1 前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4.2.2 样品的制备 | 第56-57页 |
4.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57-58页 |
4.3.1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57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页 |
4.3.3 BET比表面积分析 | 第57页 |
4.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58页 |
4.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8页 |
4.4 多孔石墨相碳氮(g-C_3N_4)的物性表征 | 第58-62页 |
4.4.1 形貌和尺寸分析 | 第58页 |
4.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58-59页 |
4.4.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4.4.4 BET比表面积测试 | 第60-61页 |
4.4.5 XRD测试 | 第61-62页 |
4.5 g-C_3N_4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62-65页 |
4.5.1 g-C_3N_4光解水产氢实验 | 第62-64页 |
4.5.2 g-C_3N_4光降解罗丹明B实验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