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代谢组学概论 | 第10-19页 |
1.1.1 代谢组学产生与发展 | 第10-11页 |
1.1.2 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的关系 | 第11页 |
1.1.3 代谢组学的一般研究过程 | 第11-12页 |
1.1.4 核磁作为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1.5 核磁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 | 第13-16页 |
1.1.6 尿液作为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1.7 血清作为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1.8 代谢组学的应用领域 | 第17-19页 |
1.2 赭石概论 | 第19-20页 |
1.2.1 矿物药的特点 | 第19-20页 |
1.2.2 赭石的成分 | 第20页 |
1.2.3 赭石的功效和药理作用 | 第20页 |
1.2.4 赭石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 选题立意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及药品的配制 | 第22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3.1 动物实验 | 第23页 |
2.3.2 样品收集 | 第23-24页 |
2.3.3 样品预处理 | 第24页 |
2.3.4 体液的核磁共振测试 | 第24页 |
2.3.5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第24-25页 |
2.3.6 肝肾组织病理图 | 第25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赭石给药后大鼠尿液的分析 | 第27-45页 |
3.1 赭石给药后大鼠尿液的轮廓分析 | 第27-29页 |
3.2 赭石给药尿液1HNMR谱峰归属 | 第29-30页 |
3.3 低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分析 | 第30-34页 |
3.3.1 低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3.3.2 低剂量组尿液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3.3.3 尿液低剂量赭石生物学分析 | 第32-34页 |
3.4 中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分析 | 第34-40页 |
3.4.1 中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3.4.2 中剂量组尿液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36-40页 |
3.4.3 尿液中剂量赭石生物学分析 | 第40页 |
3.5 高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分析 | 第40-43页 |
3.5.1 高剂量赭石给药尿液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40-42页 |
3.5.2 高剂量组尿液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3.5.3 尿液高剂量赭石生物学分析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赭石给药后大鼠血清的分析 | 第45-66页 |
4.1 赭石给药血清1HNMR谱峰归属 | 第45-46页 |
4.2 低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分析 | 第46-53页 |
4.2.1 低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46-49页 |
4.2.2 低剂量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49-50页 |
4.2.3 低剂量赭石给药生化指标 | 第50-51页 |
4.2.4 血清低剂量赭石生物分析 | 第51-53页 |
4.3 中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分析 | 第53-57页 |
4.3.1 中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53-55页 |
4.3.2 中剂量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55页 |
4.3.3 中剂量赭石给药生化指标分析 | 第55-56页 |
4.3.4 血清中剂量赭石生物分析 | 第56-57页 |
4.4 高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分析 | 第57-61页 |
4.4.1 高剂量赭石给药血清的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 第57-59页 |
4.4.2 高剂量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59页 |
4.4.3 高剂量赭石给药生化指标分析 | 第59-60页 |
4.4.4 血清高剂量赭石生物分析 | 第60-61页 |
4.5 赭石给药组织切片图的分析 | 第61-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