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 立论依据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3 两种牧草概况 | 第11-14页 |
·两种牧草在我省的种植利用情况 | 第11-12页 |
·两种牧草主要特点简介 | 第12-14页 |
·桂牧一号杂交象草 | 第12-13页 |
·美国矮象草 | 第13-14页 |
4 不同收获期对牧草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14-18页 |
·对牧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4-15页 |
·对产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对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16-18页 |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20页 |
·供试草种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栽培管理 | 第20页 |
·试验处理 | 第20页 |
·试验材料采样及制备 | 第20页 |
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0-24页 |
·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20-22页 |
·分蘖数 | 第20-21页 |
·植株高度 | 第21页 |
·叶片数 | 第21页 |
·叶面积、叶宽、及叶长 | 第21页 |
·干物质 | 第21页 |
·生物量 | 第21页 |
·叶绿素 | 第21-22页 |
·相对生长速率和相对再生速率 | 第22页 |
·产量的测定 | 第22页 |
·营养品质的测定 | 第22-24页 |
·干物质含量 | 第23页 |
·粗蛋白含量 | 第23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50页 |
1 收获期对两种牧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4-40页 |
·对叶面积、叶长及叶宽的影响 | 第24-26页 |
·桂牧一号叶面积、叶长及叶宽 | 第24-25页 |
·矮象草的叶面积、叶长及叶宽 | 第25-26页 |
·地上生物量 | 第26-29页 |
·桂牧一号地上鲜重及干重产量 | 第26-27页 |
·矮象草地上鲜重及干重产量 | 第27-28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地上鲜重及地上干重的比较 | 第28-29页 |
·茎叶比、游离水及干物质 | 第29-33页 |
·桂牧一号茎叶比、游离水及干物质含量 | 第29-31页 |
·矮象草茎叶比、游离水及干物质含量 | 第31-32页 |
·不同收获月份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整株干物质含量的比较 | 第32-33页 |
·株高、茎长及分蘖数 | 第33-35页 |
·桂牧一号株高及分蘖数 | 第33-34页 |
·矮象草株高及分蘖数 | 第34-35页 |
·相对生长速率 | 第35-36页 |
·桂牧一号株高的相对生长速率 | 第35页 |
·矮象草相对生长速率 | 第35-36页 |
·不同收获期对两种牧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40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收获期对矮象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2 收获期对牧草不同部位营养价值的影响 | 第40-50页 |
·干物质的影响 | 第40-42页 |
·桂牧一号整株、茎及干物质含量 | 第40页 |
·矮象草整株、茎及叶干物质含量 | 第40-41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不同部位干物质含量的比较 | 第41-42页 |
·绝干物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桂牧一号整株、茎及绝干物质含量 | 第42页 |
·矮象草整株、茎及叶绝干物质含量 | 第42-43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不同部位绝干物质含量的比较 | 第43-44页 |
·粗蛋白的影响 | 第44-46页 |
·桂牧一号整株、茎和叶粗蛋白含量 | 第44页 |
·矮象草整株、茎和叶粗蛋白含量 | 第44-45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不同部位粗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45-46页 |
·ADF的影响 | 第46-48页 |
·桂牧一号整株、茎和叶ADF含量 | 第46页 |
·矮象草整株、茎和叶ADF含量 | 第46-47页 |
·不同收获期对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不同部位ADF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NDF的影响 | 第48-50页 |
·桂牧一号整株、茎和叶NDF含量 | 第48页 |
·矮象草整株、茎和叶NDF含量 | 第48-49页 |
·不同收获期对桂牧一号和矮象草不同部位NDF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1 结论 | 第50-51页 |
2 讨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