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 可转位刀片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4 边缘检测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相机标定 | 第25-47页 |
2.1 相机标定的基本原理 | 第25-40页 |
2.1.1 相机标定方法分类 | 第25-26页 |
2.1.2 成像参考坐标系 | 第26-28页 |
2.1.3 理想的成像模型 | 第28-31页 |
2.1.4 引入畸变的实际成像模型 | 第31-34页 |
2.1.5 张正友标定法的算法原理 | 第34-40页 |
2.2 相机标定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40-45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40-41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41-43页 |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可转位刀片轮廓测量技术 | 第47-79页 |
3.1 前言 | 第47页 |
3.2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47-55页 |
3.2.1 测量系统的系统组成以及工作过程 | 第47-48页 |
3.2.2 测量系统的算法设计 | 第48-49页 |
3.2.3 图像预处理 | 第49-51页 |
3.2.4 图像边缘检测 | 第51-52页 |
3.2.5 图像特征提取 | 第52-54页 |
3.2.6 结构光视觉测量技术 | 第54-55页 |
3.3 对若干个可转位刀片轮廓几何参数的测量实例 | 第55-77页 |
3.3.1 可转位刀片的主要几何参数 | 第55-57页 |
3.3.2 几何参数计算 | 第57-64页 |
3.3.3 结构光光平面标定 | 第64-66页 |
3.3.4 结构光光条中心点检测 | 第66-68页 |
3.3.5 对若干个可转位刀片几何参数的测量实验 | 第68-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基于局部模糊检测和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刃边检测方法 | 第79-97页 |
4.1 前言 | 第79页 |
4.2 局部模糊检测 | 第79-88页 |
4.2.1 图像局部模糊的起因及分类 | 第79-80页 |
4.2.2 图像的退化模型 | 第80-82页 |
4.2.3 奇异值分解(SVD) | 第82-85页 |
4.2.4 自相关系数 | 第85-86页 |
4.2.5 基于拉普拉斯算子的新型判别算子 | 第86-87页 |
4.2.6 局部模糊区域检测算法 | 第87-88页 |
4.3 双树复小波变换 | 第88-93页 |
4.3.1 小波变换及其缺陷 | 第88-90页 |
4.3.2 双树复小波变换及其优点 | 第90-93页 |
4.4 可转位刀片周边刃边缘检测方法的算法描述与仿真实验 | 第93-96页 |
4.4.1 算法描述 | 第93页 |
4.4.2 仿真实验 | 第93-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5.1 总结 | 第97-98页 |
5.2 展望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一 结构光光平面标定的Matlab计算代码 | 第105-106页 |
附录二 平面几何参数计算的Matlab计算代码 | 第106-108页 |
附录三 三维立体几何参数计算的Matlab计算代码 | 第108-109页 |
附录四 第四章仿真实验的Matlab代码 | 第109-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