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频道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2 专业频道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专业频道的概述 | 第19-20页 |
·频道专业化的内涵 | 第19页 |
·专业频道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专业频道的分类 | 第20页 |
·专业频道的品牌 | 第20-22页 |
·专业频道品牌的内涵 | 第20-21页 |
·专业频道品牌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专业频道品牌的建设 | 第22-26页 |
·打造核心竞争力 | 第22-23页 |
·品牌定位 | 第23页 |
·品牌形象 | 第23-24页 |
·品牌营销 | 第24-26页 |
3 我国法制频道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法制频道发展建设概况 | 第26-29页 |
·法制频道规模统计 | 第26-28页 |
·法制频道建设优势 | 第28-29页 |
·法制频道传播理念进展 | 第29-31页 |
·传播理念体系关系 | 第29-31页 |
·传播原则概述 | 第31页 |
·存在问题 | 第31-36页 |
·法制传播理念体系尚未普及 | 第31-32页 |
·核心竞争力缺乏 | 第32-34页 |
·频道定位不当 | 第34-35页 |
·频道包装不完善 | 第35页 |
·频道营销策略单一 | 第35-36页 |
·我国法制频道品牌建设必要性 | 第36-38页 |
4 法制频道专业化品牌建设方法探讨 | 第38-50页 |
·构建频道品牌核心支撑 | 第38-40页 |
·保障优质节目内容 | 第38-39页 |
·创新节目传播形态 | 第39-40页 |
·品牌定位 | 第40-43页 |
·收视群体 | 第40-41页 |
·广告来源 | 第41-42页 |
·社会群体 | 第42页 |
·品牌定位构成 | 第42-43页 |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构建 | 第43-47页 |
·理念识别系统 | 第43-44页 |
·行为识别系统 | 第44页 |
·视觉识别系统 | 第44-45页 |
·听觉识别系统 | 第45页 |
·构建形象识别系统 | 第45-47页 |
·品牌营销 | 第47-50页 |
·在播营销 | 第47页 |
·离播营销 | 第47-48页 |
·公共关系营销 | 第48页 |
·品牌延伸 | 第48-50页 |
5 个案分析:《社会与法》频道品牌建设 | 第50-63页 |
·《社会与法》简介 | 第50-51页 |
·社会与法频道传播理念解读 | 第51-53页 |
·把握法制传播理念内涵 | 第51-52页 |
·贯彻法制传播原则 | 第52-53页 |
·《社会与法》频道核心竞争力 | 第53-57页 |
·内容优质化和传播多样化 | 第54-55页 |
·紧扣主题的品牌栏目 | 第55-56页 |
·核心竞争力的收视体现 | 第56-57页 |
·《社会与法》频道品牌建设路径 | 第57-63页 |
·品牌定位 | 第57-59页 |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校验 | 第59-61页 |
·《社会与法》频道品牌营销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B 问卷调查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