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互联网平台企业 | 第16-18页 |
2.1.1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 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本质 | 第18-24页 |
2.2.1 劳动关系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劳动关系学派对新型劳动关系的借鉴 | 第19-21页 |
2.2.3 劳动关系的本质与核心 | 第21-22页 |
2.2.4 劳动关系的要素 | 第22-24页 |
2.3 新型劳动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3.1 新型劳动关系的出现 | 第24-25页 |
2.3.2 新型劳动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2.3.3 新型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 第27-28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8-30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30-36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3.1.1 质性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3.1.2 案例研究设计 | 第31-34页 |
3.2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4-35页 |
3.2.1 一手资料 | 第34页 |
3.2.2 二手资料 | 第34-35页 |
3.3 资料分析技术 | 第35-36页 |
第4章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探索性研究 | 第36-44页 |
4.1 新型劳动关系的案例探索过程 | 第36-41页 |
4.1.1 开放式编码 | 第36-39页 |
4.1.2 主轴编码 | 第39-40页 |
4.1.3 选择性编码 | 第40页 |
4.1.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40-41页 |
4.2 新型劳动关系的理论模型阐释 | 第41-43页 |
4.2.1 新型劳动关系的前提 | 第41页 |
4.2.2 新型劳动关系的主体 | 第41-42页 |
4.2.3 新型劳动关系的链接 | 第42页 |
4.2.4 新型劳动关系的助力 | 第42-43页 |
4.3 新型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的区别 | 第43-44页 |
第5章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验证性研究 | 第44-51页 |
5.1 验证方法研究 | 第44-45页 |
5.2 验证案例介绍 | 第45页 |
5.3 验证案例分析 | 第45-50页 |
5.3.1 案例验证过程 | 第45-48页 |
5.3.2 验证结果阐释 | 第48-50页 |
5.4 案例综合分析 | 第50-51页 |
第6章 互联网平台企业新型劳动关系的管理建议 | 第51-55页 |
6.1 平台企业 | 第51-52页 |
6.2 平台劳动者 | 第52页 |
6.3 政府层面 | 第52-53页 |
6.4 社会层面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