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的刑法规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11-2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8页
    五、论文结构第18-19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9-21页
第一章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规范性阐述第21-29页
    第一节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简要概述第21-22页
        一、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概念第21页
        二、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理论支撑第21-22页
    第二节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套现模式第22-26页
        一、“串通型”套现模式第22-23页
        二、“冒用型”套现模式第23-24页
        三、“组织型”套现模式第24-26页
    第三节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的审判困境第26-29页
        一、法律依据的模糊性第26页
        二、刑民交叉的复杂性第26-27页
        三、控辩审观点争议性第27-29页
第二章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罪与非罪的界定第29-40页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理论阐释第29-32页
        一、各学说的规范性梳理第29-30页
        二、对各学说的简要评析第30-31页
        三、立足入罪学说的修正第31-32页
    第二节 罪与非罪的定性辨析第32-40页
        一、“组织型”套现能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定性判断第32-36页
        二、用户套现刑民法律关系的符合性判断第36-40页
第三章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此罪与彼罪的界定第40-50页
    第一节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的思辨与立场第40-42页
        一、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法律属性第40-41页
        二、机器可以成为诈骗类犯罪的对象第41-42页
    第二节 “非法占有型”不同套现模式的罪名认定第42-50页
        一、“串通型”套现的罪名认定第42-44页
        二、“冒用型”套现的罪名认定第44-50页
第四章 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套现行刑衔接的困境与出路第50-54页
    第一节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困境第50-52页
        一、实体衔接上的困境第50-51页
        二、程序衔接上的困境第51页
        三、监管衔接上的困境第51-52页
    第二节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合理规制路径第52-54页
        一、两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与完善第52页
        二、两法衔接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第52-53页
        三、两法衔接处罚方式上的健全与完善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司法公开视野下的示众型惩治研究
下一篇:论刑法中的组织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