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1-15页 |
1.2.2 实验研究 | 第15-18页 |
1.2.3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计算土压力的经典方法 | 第21-29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计算墙后半无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经典理论 | 第21-24页 |
2.2.1 朗金主动土压力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库伦主动土压力理论 | 第22-24页 |
2.3 极限分析法 | 第24-26页 |
2.4 极限平衡法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有限宽度填土的主动土压力DEM模拟 | 第29-53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颗粒流方法的背景 | 第29-33页 |
3.2.1 离散元方法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2.2 离散元软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背景 | 第30-31页 |
3.2.3 PFC2D原理 | 第31-33页 |
3.3 一般模型的建立 | 第33-40页 |
3.3.1 PFC2D基本假定 | 第33页 |
3.3.2 颗粒流方法基本方程 | 第33-35页 |
3.3.3 挡土墙后的一般模型 | 第35-40页 |
3.4 平动模式下的DEM分析 | 第40-45页 |
3.4.1 填土宽度对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2 填土内摩擦角对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 绕墙底转动模式的DEM分析 | 第45-49页 |
3.5.1 填土宽度对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2 填土内摩擦角对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47-49页 |
3.6 绕墙顶转动模式的DEM分析 | 第49-52页 |
3.6.1 填土宽度对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49-50页 |
3.6.2 填土内摩擦角对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影响 | 第50-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有限土体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53-68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土拱方程 | 第53-54页 |
4.3 计算主动土压力方法的改进 | 第54-59页 |
4.3.1 平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4.3.2 绕墙底转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56-58页 |
4.3.3 绕墙顶转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58-59页 |
4.4 与之前研究的比较 | 第59-60页 |
4.5 参数分析 | 第60-67页 |
4.5.1 填土宽高比与土压力分布的关系 | 第61页 |
4.5.2 填土内摩擦角或墙土摩擦角和土压力分布的关系 | 第61-63页 |
4.5.3 填土宽高比和土压力合力的关系 | 第63-64页 |
4.5.4 填土内摩擦角和土压力合力的关系 | 第64-65页 |
4.5.5 墙土摩擦角和土压力合力的关系 | 第65页 |
4.5.6 填土宽高比对土压力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5.7 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对合力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