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集资诈骗罪实践与理论冲突及出路探索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12-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文章结构概述第16-17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的限缩认定第18-26页
    第一节 集资诈骗认定不能与诈骗罪脱离第18-20页
        一、陷入错误认识在诈骗罪中的独立地位第18页
        二、错误认识的具体情形第18-19页
        三、集资诈骗罪应与诈骗罪同核第19-20页
    第二节 集资诈骗是对诈骗罪的“二次限缩”第20-23页
        一、诈骗对象的限缩第20-22页
        二、诈骗手段的限缩第22-23页
    第三节 限缩解释的理论渊源第23-26页
        一、刑法的最后手段原则第23-24页
        二、刑法资源的有限性第24页
        三、刑罚的价值追求第24-26页
第二章 实践与理论的相悖及思考第26-35页
    第一节 颇具争议的投机行为第26-27页
        一、法外的高利放贷行为第26页
        二、违背市场规律的投机行为第26-27页
    第二节 诈骗对象并未陷入错误认识第27-28页
        一、陷入错误认识要素的缺失第27页
        二、具体案例评析第27-28页
    第三节 集资对象的被害性认定争议第28-30页
        一、刑事判决中表述混乱第28-29页
        二、司法解释一律否认被害第29页
        三、理论界争议第29-30页
    第四节 实践与理论相背离的原因剖析第30-35页
        一、金融案件的复杂性第30-31页
        二、集资诈骗罪的判决特点第31-35页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下的出路探索第35-48页
    第一节 分类型认定犯罪对象的被害性第35-44页
        一、经济犯罪中“被害”的前提第35-36页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借鉴第36-40页
        三、区分生活领域和投机领域第40-41页
        四、生活和投机领域划分方式第41-44页
    第二节 分类型认定集资诈骗罪的成立第44-48页
        一、“具体怀疑”阻却陷入认识错误第44-45页
        二、投机人自陷风险应对实害结果担责第45-46页
        三、影响集资诈骗罪适用的类型化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3-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涉财产性利益侵财犯罪的基本问题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