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1.2.1 安全管理评价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耗散结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集对分析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4 文献简评 | 第13-14页 |
1.3 创新点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6-26页 |
2.1 安全管理理论 | 第16-19页 |
2.1.1 安全管理的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2.1.2 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 第18页 |
2.1.3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2 熵理论 | 第19-20页 |
2.3 耗散结构与BRUSSELATOR模型 | 第20-22页 |
2.3.1 耗散结构 | 第20-22页 |
2.3.2 Brusselator模型 | 第22页 |
2.4 集对分析理论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8页 |
3.1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概况 | 第26-27页 |
3.2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37页 |
3.2.1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正熵指标体系 | 第28-34页 |
3.2.2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负熵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 第38-43页 |
4.1 评价方法 | 第38-42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行唐22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评价 | 第43-58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5.2 项目评价 | 第44-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1 | 第65-66页 |
附录2 | 第66-67页 |
附录3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