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桑黄与牛樟芝菌丝体抗癌活性成分的筛选与作用机理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9页
    1.1 概述第13页
    1.2 癌症的常用治疗手段第13-17页
        1.2.1 手术治疗第13-14页
        1.2.2 放射治疗第14页
        1.2.3 化学治疗第14-15页
        1.2.4 生物治疗第15-16页
        1.2.5 中医治疗第16-17页
        1.2.6 综合治疗第17页
    1.3 抗肿瘤天然资源第17-19页
        1.3.1 桑黄第18页
        1.3.2 牛樟芝第18-19页
    1.4 天然抗肿瘤活性组分第19-21页
        1.4.1 多糖类第19-20页
        1.4.2 三萜类第20页
        1.4.3 黄酮类第20页
        1.4.4 生物碱类第20-21页
        1.4.5 其他类第21页
    1.5 天然活性组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第21-23页
        1.5.1 提高免疫力第21-22页
        1.5.2 诱导细胞凋亡第22页
        1.5.3 影响信号传递第22页
        1.5.4 影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第22-23页
    1.6 TOP1/TD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第23-27页
    1.7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7-29页
2 材料方法第29-44页
    2.1 菌种和细胞第29页
    2.2 主要试剂第29-30页
    2.3 主要试验仪器第30-31页
    2.4 方法第31-42页
        2.4.1 桑黄粗多糖(PS)的获取第31-33页
        2.4.2 牛樟芝多糖(ACPS-1)的获取第33页
        2.4.3 牛樟芝三萜(ACT)的获取第33-34页
        2.4.4 肿瘤细胞培养第34-35页
        2.4.5 体外抗肿瘤活性第35页
        2.4.6 药物作用时间第35-36页
        2.4.7 药物安全性检测第36页
        2.4.8 肿瘤细胞蛋白浓度检测第36-38页
        2.4.9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8-40页
        2.4.10 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析第40-42页
        2.4.11 划痕实验第42页
    2.5 数据分析第42-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69页
    3.1 PS的多糖含量第44页
    3.2 ACPS-1的结构特点第44页
    3.3 PS的抗肿瘤活性第44-49页
        3.3.1 PS对HepG2细胞的影响第45-46页
        3.3.2 PS对HeLa细胞的影响第46页
        3.3.3 PS对H22细胞的影响第46-47页
        3.3.4 PS对S180细胞的影响第47-48页
        3.3.5 PS对Lovo细胞的影响第48-49页
    3.4 ACPS-1的抗肿瘤活性第49-53页
        3.4.1 ACPS-1对A431细胞的影响第49-50页
        3.4.2 ACPS-1对HeLa细胞的影响第50-51页
        3.4.3 ACPS-1对H22细胞的影响第51-52页
        3.4.4 ACPS-1对S180细胞的影响第52-53页
    3.5 ACT-I和ACT-N的抗肿瘤活性第53-56页
        3.5.1 ACT对HeLa细胞的影响第53-55页
        3.5.2 ACT对S180细胞的影响第55-56页
    3.6 各活性组分安全性分析第56-59页
        3.6.1 PS的安全性分析第56-57页
        3.6.2 ACPS-1的安全性分析第57-58页
        3.6.3 ACT-I和ACT-N的安全性分析第58-59页
    3.7 各活性组分对TOP1/TDP1的影响第59-63页
        3.7.1 PS对TOP1/TDP1的影响第60-61页
        3.7.2 ACPS-1对TOP1/TDP1的影响第61-62页
        3.7.3 ACT-I和ACT-N对TOP1/TDP1的影响第62-63页
    3.8 各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第63-67页
        3.8.1 PS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第64-65页
        3.8.2 ACPS-1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第65-66页
        3.8.3 ACT-I和ACT-N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第66-67页
    3.9 各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第67-69页
4 小结与讨论第69-76页
    4.1 小结第69-70页
    4.2 讨论第70-74页
        4.2.1 各活性组分基本特性第70页
        4.2.2 各活性组分的抗肿瘤效果第70-72页
        4.2.3 各活性组分的安全性第72-73页
        4.2.4 TOP1/TDP1通路第73-74页
        4.2.5 多种抑癌途径第74页
    4.3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变色和贮藏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等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let-7i调控肝癌干细胞干性特征及中药成分对其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