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耐高铁微生物铁吸收转化机理和铁载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微量元素铁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1.1 微量元素铁的概述第14页
        1.1.2 微量元素铁缺乏的概述第14-15页
    1.2 补铁剂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铁载体概述第16-18页
        1.3.1 铁载体的发现及检测第16-17页
        1.3.2 铁载体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耐高铁菌株及产铁载体的筛选鉴定第20-2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2.1 样品第20页
        2.2.2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3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第21-22页
            2.2.3.1 培养基第21页
            2.2.3.2 溶液配制第21-22页
        2.2.4 主要仪器第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3.1 耐高铁菌株的耐高铁活性分析第22页
            2.3.1.1 耐高铁真菌的活化及耐高铁活性分析第22页
            2.3.1.2 耐高铁细菌的活化及耐高铁活性分析第22页
            2.3.1.3 耐高铁放线菌的活化及活性分析第22页
        2.3.2 耐高铁菌株产铁载体的筛选确定第22-23页
        2.3.3 铁载体类型的检测第23-24页
            2.3.3.1 铁载体粗液的样品的制备第23页
            2.3.3.2 Arow实验第23页
            2.3.3.3 Csaky试验第23页
            2.3.3.4 高氯酸铁实验第23页
            2.3.3.5 FeCl_3实验第23-24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2.4.1 耐高铁菌株的耐高铁活性分析第24页
        2.4.2 产铁载体菌株的鉴定结果第24-25页
        2.4.3 耐高铁菌株铁载体类型检测结果第25-26页
    2.5 讨论第26-27页
    2.6 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耐高铁菌株中产高活性铁载体优势菌的筛选鉴定及铁载体的初步分离纯化第28-43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材料第28-30页
        3.2.1 样品第28页
        3.2.2 主要试剂第28-29页
        3.2.3 培养基和溶液配制第29页
            3.2.3.1 培养基配制第29页
            3.2.3.2 溶液的配制第29页
        3.2.4 主要仪器第29-30页
    3.3 实验方法第30-33页
        3.3.1 耐高铁菌株胞内铁含量的测定第30页
            3.3.1.1 铁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页
            3.3.1.2 胞内铁含量的测定第30页
        3.3.2 铁载体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3.2.1 铁载体测定的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0页
            3.3.2.2 菌株产铁载体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3.3 产铁载体优势菌的筛选第31页
        3.3.4 不同因素对耐高铁菌株产铁载体的影响第31页
            3.3.4.1 不同发酵时间对菌株产铁载体TZT-11 的影响第31页
            3.3.4.2 铁离子浓度对产铁载体TZT-11 的影响第31页
            3.3.4.3 pH产铁载体TZT-11 的影响第31页
            3.3.4.4 温度对铁载体TZT-11 活性的影响第31页
        3.3.5 产铁载体菌T-G-G-Y的菌种鉴定第31-32页
            3.3.5.1 形态学鉴定第31页
            3.3.5.2 菌株T-G-G-Y总DNA提取第31-32页
            3.3.5.3 18s rDNA及 26s rDNA基因PCR扩增第32页
            3.3.5.4 目的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第32页
        3.3.6 高活性铁载体TZT-11 分离纯化条件的初步摸索第32-33页
            3.3.6.1 优势菌T-G-G-Y的发酵培养及铁载体TZT-11 粗样制备第32-33页
            3.3.6.2 铁载体TZT-11 粗样的分离纯化实验第3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3.4.1 耐高铁微生物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3-34页
        3.4.2 铁载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4页
        3.4.3 产铁载体优势菌的筛选结果第34-36页
        3.4.4 不同因素对高产铁载体菌株T-G-G-Y的影响第36-38页
            3.4.4.1 不同发酵时间对菌株产铁载体TZT-11 的影响第36页
            3.4.4.2 铁离子浓度对菌株产铁载体的影响第36-37页
            3.4.4.3 不同pH产铁载体的影响第37页
            3.4.4.4 温度对铁载体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3.4.5 菌种鉴定结果第38-40页
            3.4.5.1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8页
            3.4.5.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8-39页
            3.4.5.3 系统分类分析第39-40页
        3.4.6 高活性铁载体TZT-11 分离纯化条件的初步摸索第40页
            3.4.6.1 活性炭分离结果第40页
            3.4.6.2 树脂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第40页
    3.5 讨论第40-41页
    3.6 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耐高铁菌铁载体的铁转运活力的验证性研究第43-56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材料第43-44页
        4.2.1 样品第43页
        4.2.2 主要试剂第43-44页
        4.2.3 培养基的配制第44页
        4.2.4 主要仪器第44页
    4.3 实验方法第44-47页
        4.3.1 产铁载体耐高铁菌株的活化及铁载体的收集第44页
        4.3.2 耐高铁菌株产铁载体加入酿酒酵母铁转化实验第44-45页
        4.3.3 耐高铁菌铁载体TZT-12 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第45页
        4.3.4 耐高铁菌所产铁载体TZT-12 对酿酒酵母胞内铁含量的影响第45页
        4.3.5 不同因素对耐高铁菌株产铁载体TZT-12 的影响第45页
            4.3.5.1 不同发酵时间对产铁载体TZT-12 的影响第45页
            4.3.5.2 铁离子浓度对铁载体TZT-12 产生的影响第45页
            4.3.5.3 pH铁载体TZT-12 产生的影响第45页
            4.3.5.4 温度对铁载体TZT-12 活性的影响第45页
        4.3.6 产铁载体菌株YP-12 的鉴定第45-47页
            4.3.6.1 形态学鉴定第45-46页
            4.3.6.2 产铁载体菌株YP-12 总DNA提取第46页
            4.3.6.3 26s rDNA基因PCR扩增第46页
            4.3.6.4 目的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第46页
            4.3.6.5 G+C mol%含量测定第46-47页
        4.3.7 碳源同化法鉴定第47页
        4.3.8 酵母样真菌微量生化管鉴定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4.1 耐高铁菌株铁载体加入酿酒酵母铁转化实验第47-48页
        4.4.2 耐高铁菌铁载体TZT-12 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第48-49页
        4.4.3 耐高铁菌株铁载体TZT-12 对酿酒酵母胞内铁含量的影响第49页
        4.4.4 不同因素对耐高铁菌株产铁载体TZT-12 的影响第49-51页
            4.4.4.1 不同发酵时间对产铁载体TZT-12 的影响第49页
            4.4.4.2 铁离子浓度对铁载体TZT-12 产量的影响第49-50页
            4.4.4.3 pH铁载体TZT-12 产量的影响第50页
            4.4.4.4 温度对铁载体TZT-12 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4.4.5 产铁载体菌株YP-12 鉴定结果第51-53页
            4.4.5.1 菌株YP-12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51页
            4.4.5.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51-52页
            4.4.5.3 系统分类分析第52页
            4.4.5.4 G+C含量测定结果第52-53页
        4.4.6 优势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53-54页
    4.5 讨论第54-55页
    4.6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铁载体TZT-12 添加制备富铁酵母及其对贫血模型小鼠药效评价研究第56-66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实验材料第56-57页
        5.2.1 样品第56页
        5.2.2 实验动物第56页
        5.2.3 主要试剂第56-57页
        5.2.4 主要仪器第57页
        5.2.5 溶液配制第57页
    5.3 实验方法第57-60页
        5.3.1 利用铁载体TZT-12 制备富铁酵母第57页
        5.3.2 铁载体TZT-12 制备富铁酵母对缺铁性贫血小鼠的药效评价第57-58页
            5.3.2.1 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5.3.2.2 恢复实验第58页
        5.3.3 检测指标第58-60页
            5.3.3.1 血液指标检测第58-59页
            5.3.3.2 脏器系数的测定第59页
            5.3.3.3 脏器中铁含量的测定第59页
            5.3.3.4 血清总超氧化物气化酶、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测定第59页
            5.3.3.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的测定第59页
            5.3.3.6 数据分析第59-60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5.4.1 富铁酵母的制备第60页
        5.4.2 缺铁性模型小鼠的药效评价第60-64页
            5.4.2.1 体重增长指数第60页
            5.4.2.2 富集铁酵母对小鼠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5.4.2.3 富铁酵母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第61页
            5.4.2.4 富铁酵母对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影响第61-62页
            5.4.2.5 富铁酵母对小鼠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含量的影响第62页
            5.4.2.6 富铁酵母对小鼠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5.4.2.7 富铁酵母对小鼠肝脏和脾脏中铁含量的影响第63页
            5.4.2.8 富铁酵母对小鼠血清中SOD、MDA和GSH-XP的影响第63-64页
            5.4.2.9 血液指标第64页
    5.5 讨论第64-65页
    5.6 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堇青石粉体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J2EE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