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0 绪论第11-18页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0.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0.2.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0.2.2 研究方法第14页
    0.3 相关文献综述第14-17页
        0.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0.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0.3.3 文献总结分析第17页
    0.4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1 相关理论概述第18-27页
    1.1 技术创新理论第18-19页
    1.2 产业创新系统第19-22页
    1.3 协同创新理论第22-27页
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及其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问题第27-41页
    2.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及其创新发展现状分析第27-28页
    2.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现状分析第28-37页
        2.2.1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第29-30页
        2.2.2 企业技术创新支撑现状第30-32页
        2.2.3 企业技术创新转化产出现状第32-33页
        2.2.4 企业外部技术创新筹资环境现状第33-35页
        2.2.5 企业外部技术创新投资环境现状第35-36页
        2.2.6 企业外部技术创新税收环境现状第36-37页
    2.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7-41页
        2.3.1 部分子行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第38页
        2.3.2 装备制造业及其子行业企业盈利能力薄弱第38页
        2.3.3 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低第38-39页
        2.3.4 政府和金融机构对部分行业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第39页
        2.3.5 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学研方在技术研发方面协同不紧密第39页
        2.3.6 企业集群与学研方协同创新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第39-41页
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第41-47页
    3.1 影响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第41-42页
    3.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2-44页
    3.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第44-47页
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第47-62页
    4.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第47-54页
        4.1.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47-48页
        4.1.2 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协调度测算第48-50页
        4.1.3 子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协调度测算第50页
        4.1.4 子行业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系统的有序度与协调度测算第50-54页
    4.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第54-62页
        4.2.1 装备制造业序参量分量分析第54页
        4.2.2 装备制造业企业内外部子系统有序度分析第54-55页
        4.2.3 装备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5-56页
        4.2.4 子产业复合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6页
        4.2.5 子行业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6-62页
5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第62-65页
    5.1 完善装备制造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第62-63页
        5.1.1 完善装备制造企业科技资金投放体系建设第62页
        5.1.2 建立装备制造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第62-63页
        5.1.3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第63页
    5.2 优化装备制造企业外部协同创新环境第63-65页
        5.2.1 建立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第63页
        5.2.2 完善金融机构研发资金投放体系建设第63-64页
        5.2.3 优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环境第64-65页
结论与不足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期权博弈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进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