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理论基础与SCP分析框架 | 第14-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1 价值链理论 | 第14-15页 |
2.1.2 公共政策理论 | 第15-16页 |
2.2 SCP分析框架 | 第16-24页 |
2.2.1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2.2.2 市场结构 | 第17-19页 |
2.2.3 市场行为 | 第19-21页 |
2.2.4 市场绩效 | 第21-24页 |
3 广西牡蛎产业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2 苗种来源 | 第25-26页 |
3.3 产品加工 | 第26-27页 |
3.4 产品销售 | 第27-28页 |
4 广西牡蛎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28-32页 |
4.1 市场集中度 | 第28-29页 |
4.2 产品差别化 | 第29-30页 |
4.3 进出壁垒 | 第30-32页 |
4.3.1 规模经济限制 | 第30页 |
4.3.2 必要资本量壁垒 | 第30页 |
4.3.3 产品差别化壁垒 | 第30页 |
4.3.4 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 第30-32页 |
5 广西牡蛎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第32-36页 |
5.1 定价行为 | 第32-33页 |
5.2 广告行为 | 第33页 |
5.3 创新行为 | 第33-34页 |
5.4 兼并重组行为 | 第34-36页 |
6 广西牡蛎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第36-39页 |
6.1 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第36页 |
6.2 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 | 第36-39页 |
7 发展建议 | 第39-43页 |
7.1 完善市场结构,推动牡蛎产业化经营 | 第39-40页 |
7.1.1 培育牡蛎产业的龙头企业 | 第39页 |
7.1.2 推进品牌战略,加大牡蛎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 第39页 |
7.1.3 建立以牡蛎加工企业为主的经济合作组织 | 第39-40页 |
7.1.4 加大政府调控能力 | 第40页 |
7.2 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对牡蛎的科技投入 | 第40-41页 |
7.2.1 拓宽促销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 第40页 |
7.2.2 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养殖户素质 | 第40-41页 |
7.2.3 培育牡蛎良种 | 第41页 |
7.3 提高市场绩效,完善牡蛎产业相关政策 | 第41-43页 |
7.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牡蛎产业市场绩效 | 第41-42页 |
7.3.2 完善牡蛎养殖生产加工环节,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 | 第42页 |
7.3.3 健全牡蛎产业补贴政策 | 第42-4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8.1 结论 | 第43页 |
8.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