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前言 | 第9-10页 |
| 2.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2.1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背景 | 第10页 |
| 2.2 rESWT的作用机制 | 第10-11页 |
| 2.3 应用范围 | 第11-13页 |
| 2.4 体外冲击波的探索与挑战 | 第13-15页 |
| 2.5 rESWT的适应症、禁忌症与安全性 | 第15页 |
| 2.6 内脏疼痛 | 第15-20页 |
| 2.6.1 原发性痛经 | 第16页 |
| 2.6.2 原发性痛经的生理机制 | 第16-17页 |
| 2.6.3 治疗方法 | 第17-20页 |
| 2.7 结语与展望 | 第20页 |
| 2.8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 3.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3.1.1 样本量估算 | 第21页 |
| 3.1.2 受试者的筛选 | 第21-22页 |
| 3.2 测试方法与步骤 | 第22-26页 |
| 3.2.1 实验地点 | 第22页 |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 3.2.3 实施过程 | 第22-23页 |
| 3.2.4 试验分组 | 第23-24页 |
| 3.2.5 治疗内容 | 第24-26页 |
| 3.3 指标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28-29页 |
| 3.5 实验流程图 | 第29-30页 |
| 4.研究结果 | 第30-35页 |
| 4.1 VAS视觉疼痛模拟的变化结果 | 第30-31页 |
| 4.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原发性痛经评价评分标准 | 第31-32页 |
| 4.3 焦虑自评量表的变化结果 | 第32-33页 |
| 4.4 月经失血图的变化结果 | 第33-34页 |
| 4.5 血液PGE2的变化结果 | 第34-35页 |
| 5.分析与讨论 | 第35-40页 |
| 5.1 rESWT对疼痛及症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5.2 rESWT缓解疼痛的机制探讨 | 第36-39页 |
| 5.3 rESWT对月经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5.4 焦虑情绪对痛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6.结论 | 第40页 |
| 7.创新点 | 第40页 |
| 8.思考与展望 | 第40-41页 |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件一:伦理评审批件 | 第48-49页 |
| 附件二:知情同意书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