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9-33页
        1.2.1 Android发展与生态第19-20页
        1.2.2 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的定义第20-23页
        1.2.3 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研究现状第23-3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33-35页
    1.4 本文结构安排第35-38页
第2章 抗混淆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第38-53页
    2.1 引言第38页
    2.2 相关工作第38-40页
    2.3 基于相似性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关键技术第40-47页
        2.3.1 相关定义第40-41页
        2.3.2 抗混淆相似性检测方法第41-47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2.4.1 实验环境与实验组成第47-48页
        2.4.2 实验评估第48-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基于行为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第53-75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Android应用恶意行为分析第53-57页
        3.2.1 相关定义第56-57页
    3.3 基于行为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第57-69页
        3.3.1 行为链模型第57-64页
        3.3.2 基于行为链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第64-69页
    3.4 实验与评估第69-74页
        3.4.1 性能评估第70-72页
        3.4.2 算法比较第72-73页
        3.4.3 性能优化第73-74页
        3.4.4 可扩展性和局限性第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第75-94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模型第75-86页
        4.2.1 恶意应用程序特征提取第75-77页
        4.2.2 向量空间构建第77页
        4.2.3 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模型建立第77-81页
        4.2.4 基于深度学习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模型建立第81-86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86-92页
        4.3.1 实验平台第86页
        4.3.2 数据集第86-87页
        4.3.3 实验评估第87-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系统第94-115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DroidWX系统目标第94-96页
    5.3 DroidWX系统设计第96-100页
        5.3.1 DroidWX系统架构第97-98页
        5.3.2 DroidWX系统处理流程第98-100页
    5.4 DroidWX系统模块第100-108页
        5.4.1 应用特征提取与基础信息分析模块第100-105页
        5.4.2 基于行为的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模块第105页
        5.4.3 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模块第105-106页
        5.4.4 信息可视化模块第106-108页
    5.5 DroidWX系统评估第108-114页
        5.5.1 功能测试第108-114页
        5.5.2 性能测试第114页
    5.6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8-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个人简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MP12酶切CEACAM1介导血小板激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下一篇:小麦2A染色体抗穗发芽主效QTL鉴定与候选基因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