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差动CT法的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直流法 | 第11-13页 |
1.2.2 交流叠加法 | 第13页 |
1.2.3 局部放电法 | 第13-14页 |
1.2.4 谐波分量法 | 第14-15页 |
1.2.5 接地电流法 | 第15-16页 |
1.2.6 介质损耗角正切法 | 第16-17页 |
1.3 非电测类电缆在线监测技术 | 第17-18页 |
1.3.1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 第17页 |
1.3.2 紫外成像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双差动CT法的理论分析和仿真模型建立 | 第19-36页 |
2.1 高压电缆交叉互联模型的建立 | 第19-22页 |
2.1.1 三相高压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模型 | 第19-20页 |
2.1.2 电缆结构与参数 | 第20-22页 |
2.2 双差动CT法的原理与推导 | 第22-27页 |
2.2.1 末端A,B,C三相电流差动 | 第23-24页 |
2.2.2 首端A,B,C三相电流差动 | 第24-26页 |
2.2.3 首末两端差动信号之差构成二次差动 | 第26-27页 |
2.3 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7-33页 |
2.3.1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定 | 第27-29页 |
2.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2.4 不同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2.4.1 末端负载大小的影响 | 第33页 |
2.4.2 频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3 电缆长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物理模拟试验的设计 | 第36-47页 |
3.1 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36-39页 |
3.1.1 电源和负载的模拟 | 第36-37页 |
3.1.2 高压电缆的物理模拟 | 第37页 |
3.1.3 物理模拟平台的搭建 | 第37-39页 |
3.2 试验用CT的设计与制作 | 第39-46页 |
3.2.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 第39-40页 |
3.2.2 CT的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3.2.3 CT的频率特性与仿真结果 | 第41-43页 |
3.2.4 CT变比的计算 | 第43-44页 |
3.2.5 CT制作与实测结果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双差动CT法物理模拟试验 | 第47-57页 |
4.1 LabVIEW软件建立监测系统 | 第47-49页 |
4.1.1 LabVIEW简介 | 第47页 |
4.1.2 数据采集程序 | 第47-49页 |
4.2 测试系统的验证 | 第49-50页 |
4.2.1 测试系统安装及设置 | 第49页 |
4.2.2 误差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4.2.3 误差解决办法 | 第50页 |
4.3 物理模拟试验测试 | 第50-56页 |
4.3.1 末端负载对称情况下模拟 | 第50-53页 |
4.3.2 末端负载不对称情况下模拟 | 第53-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