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6-7页 |
| 第一部分 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动态分析 | 第7-36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9页 |
| 1 研究时间 | 第12页 |
| 2 研究现场 | 第12页 |
| 3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 4.1 研究流程 | 第12-13页 |
| 4.2 问卷调查 | 第13-14页 |
| 4.3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调查 | 第14-17页 |
| 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17-18页 |
| 5.1 资料录入 | 第17页 |
| 5.2 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 6 质量控制 | 第18页 |
| 6.1 准备阶段 | 第18页 |
| 6.2 实施阶段 | 第18页 |
| 7 伦理学问题 | 第18-19页 |
| 7.1 知情同意 | 第18-19页 |
| 7.2 保密原则 | 第19页 |
| 研究结果 | 第19-30页 |
| 1 2011年研究结果 | 第19-23页 |
| 1.1 2011年样本纳入情况 | 第19页 |
| 1.2 2011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 第19页 |
| 1.3 2011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情况 | 第19-21页 |
| 1.4 2011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 1.4.1 2011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菌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 1.4.2 2011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菌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 2 2017年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 2.1 2017年样本纳入情况 | 第23页 |
| 2.2 2017年结核病专科科医院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 2.3 2017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菌感染情况: | 第24-25页 |
| 2.4 2017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 2.4.1 2017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 2.4.2 2017年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3 两次都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感染情况分析 | 第27-30页 |
| 3.1 样本纳入 | 第27页 |
| 3.2 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 3.3 感染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1 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潜伏感染情况 | 第31页 |
| 2 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潜伏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 第31页 |
| 3 两次调查都纳入的研究对象阳转率及阴转率 | 第31页 |
|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31-33页 |
| 1 创新性 | 第31-32页 |
| 2 局限性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附件1 结核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调查问卷 | 第35-36页 |
| 第二部分 新型ELISA诊断肺结核效能的研究 | 第36-50页 |
| 摘要 | 第36-37页 |
| abstract | 第37-38页 |
| 背景 | 第38-39页 |
| 伦理审查 | 第39页 |
| 实验目的 | 第39-40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0-44页 |
| 1 标本来源 | 第40页 |
| 2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3 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 4 操作步骤 | 第41-44页 |
| 4.1 MGIT液体培养 | 第41-42页 |
| 4.2 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2-43页 |
| 4.3 HI-ELISA试验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47-48页 |
| 1. 创新性 | 第47页 |
| 2. 局限性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第三部分 综述 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现状及展望 | 第5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