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回采工作面支护论文

吕家坨-950m五采区断层群下6571工作面压力显现规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5页
        1.2.1 矿山压力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断层对矿压影响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17页
        1.3.1 论文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论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吕家坨煤矿及试验工作面概况第17-28页
    2.1 井田位置第17页
    2.2 井田地质构造第17-20页
    2.3 含煤岩层特征第20-21页
    2.4 井田断层分布情况第21-23页
    2.5 工作面概况第23-27页
        2.5.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23-24页
        2.5.2 煤层情况第24页
        2.5.3 水文地质情况第24页
        2.5.4 煤层顶底板第24-25页
        2.5.5 断层情况第25页
        2.5.6 设备配置第25-26页
        2.5.7 褶曲情况第26页
        2.5.8 回采工艺和采煤方法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相似材料模拟第28-39页
    3.1 试验装备及观测系统第28-30页
    3.2 模型制作第30-34页
        3.2.1 相似材料的选取第30-31页
        3.2.2 原型地质条件第31-32页
        3.2.3 模型配制比例及用量第32-33页
        3.2.4 模型制作第33-34页
    3.3 模拟过程与现实结果分析第34-38页
        3.3.1 岩层裂隙发育分析第35-36页
        3.3.2 断层前上覆岩层超前应力分析第36-37页
        3.3.3 断层上覆岩层顶板移动量分析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三维数值模拟第39-46页
    4.1 本构模型的选择第39-40页
    4.2 数值模型设计第40-43页
        4.2.1 设计方案第40页
        4.2.2 单元网格的划分第40-41页
        4.2.3 加载模式第41-42页
        4.2.4 岩体力学参数第42页
        4.2.5 模拟方案第42页
        4.2.6 测点布置第42-43页
    4.3 模拟结果第43-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6571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及分析第46-58页
    5.1 监测仪器及原理第46页
    5.2 顶板离层观测第46-47页
    5.3 顶板矿压动态监测系统第47-50页
        5.3.1 顶板矿压监测系统及原理第47页
        5.3.2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结构与组成第47-50页
    5.4 测站布置与监测方案第50-57页
        5.4.1 支架方案和支架的选择第50页
        5.4.2 工作面矿压具体参数第50-52页
        5.4.3 支架支护工作阻力监测评价第52-55页
        5.4.4 监测布置位置第55-56页
        5.4.5 现实效果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导师简介第64页
企业导师简介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66页
学位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充填体-矿柱系统力学模型构建及破坏机制研究
下一篇:NiCuCrMoTiAlNb镍基合金塑性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