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1章 308nm准分子光联合药物治疗白癜风的meta分析 | 第14-30页 |
| 1.1 资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 1.1.1 研究资料 | 第14页 |
| 1.1.2 检索文献 | 第14页 |
| 1.1.3 纳入和排除文献的标准 | 第14-15页 |
| 1.1.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 1.1.5 纳入文献筛选 | 第15-16页 |
| 1.1.6 数据处理 | 第16页 |
| 1.2 结果 | 第16-24页 |
| 1.2.1 检索结果 | 第16-17页 |
| 1.2.2 研究的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 1.2.3 文献的质量评价 | 第20-22页 |
| 1.2.4 308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与308nm准分子光显效率的对比分析 | 第22页 |
| 1.2.5 308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与308nm准分子光痊愈率的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 1.2.6 308nm准分子光2次/周,治疗3个月后的显效率分析 | 第23页 |
| 1.2.7 308nm准分子光1次/周,治疗6个月后的显效率分析 | 第23页 |
| 1.2.8 安全性评价 | 第23-24页 |
| 1.3 讨论 | 第24-25页 |
| 1.4 小结 | 第25页 |
| 1.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 第2章 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 第30-49页 |
| 2.1 对象与方法 | 第30-34页 |
| 2.1.1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 2.1.2 基线调查 | 第31页 |
| 2.1.3 分组方法 | 第31-32页 |
| 2.1.4 治疗方案 | 第32-33页 |
| 2.1.5 随访观察 | 第33-34页 |
| 2.1.6 评价标准 | 第34页 |
| 2.1.7 统计学方法 | 第34页 |
| 2.2 结果 | 第34-42页 |
| 2.2.1 临床基线分析 | 第34-36页 |
| 2.2.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6-42页 |
| 2.2.3 308nm准分子光的不良反应 | 第42页 |
| 2.3 讨论 | 第42-45页 |
| 2.4 小结 | 第45页 |
| 2.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第3章 综述 白癜风的治疗现状 | 第49-61页 |
| 3.1 糖皮质激素 | 第49-50页 |
| 3.2 免疫制剂 | 第50页 |
| 3.3 光疗 | 第50-53页 |
| 3.3.1 UVA | 第51页 |
| 3.3.2 NB-UVA | 第51页 |
| 3.3.3 308nm准分子激光 | 第51-53页 |
| 3.4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 | 第53-54页 |
| 3.5 手术治疗 | 第54-55页 |
| 3.5.1 自体表皮移植 | 第54页 |
| 3.5.2 自体微移植 | 第54页 |
| 3.5.3 单株毛囊移植 | 第54-55页 |
| 3.5.4 自体黑素细胞培养移植 | 第55页 |
| 3.5.5 自体黑素细胞与角质细胞混合培养移植 | 第55页 |
| 3.5.6 同种异体黑素细胞移植 | 第55页 |
| 3.5.7 文色法 | 第55页 |
| 3.6 目前白癜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 第55-56页 |
| 3.6.1 抗氧化应激治疗 | 第55-56页 |
| 3.6.2 抗热休克蛋白治疗 | 第56页 |
| 3.6.3 基因疗法 | 第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