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15-36页 |
1.1 酸李碱的制备 | 第15-19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1.1.2 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1.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19-25页 |
1.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1.2.2 色谱条件 | 第19-20页 |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1.2.4 测定方法 | 第20页 |
1.2.5 方法学考察 | 第20页 |
1.2.6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技术参数 | 第20-25页 |
1.3 HPLC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中酸李碱的含量 | 第25-28页 |
1.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1.3.2 色谱条件 | 第25页 |
1.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页 |
1.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页 |
1.3.5 方法学考察 | 第25-28页 |
1.4 酸枣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第28-33页 |
1.4.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1.4.2 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1.4.3 测量波长选择 | 第29-30页 |
1.4.4 方法学考察 | 第30-33页 |
1.5 讨论 | 第33-36页 |
1.5.1 酸李碱的制备 | 第33页 |
1.5.2 指纹图谱测定波长选择 | 第33-34页 |
1.5.3 流动相选择 | 第34页 |
1.5.4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4页 |
1.5.5 指纹图谱评价 | 第34-35页 |
1.5.6 HPLC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酸李碱的含量 | 第35页 |
1.5.7 酸枣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5-36页 |
二、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血清移行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36-45页 |
2.1 HPLC-ESI-MS法鉴别酸枣仁中生物碱成分 | 第36-3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2.1.2 分析条件 | 第36-37页 |
2.1.3 扫描结果 | 第37-38页 |
2.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入血成分的鉴别 | 第38-4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2.2.2 方法与结果 | 第38-41页 |
2.2.3 酸枣仁生物碱血清中移行成分的认定与分析 | 第41-43页 |
2.3 讨论 | 第43-45页 |
三、酸枣仁总生物碱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模型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 第45-6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3.1.2 药材与试剂 | 第45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3.2.1 酸枣仁总生物碱部位的制备 | 第46页 |
3.2.2 灌胃药液的配制 | 第46页 |
3.2.3 动物分组和给药 | 第46页 |
3.2.4 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46-49页 |
3.2.5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49-5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1-60页 |
3.3.1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糖水摄入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T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F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6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肝重与体重比值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7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胃溃疡程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8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MAO-A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9 酸枣仁总生物碱对CUMS小鼠MAO-B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 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