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弱碱三元体系对多孔介质中剩余油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三元复合驱概述第10-12页
        1.2.1 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在三元复合驱中的作用第11-12页
        1.2.2 三元复合驱中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3 三元复合驱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弱碱三元体系的界面特性及流变性研究第16-28页
    2.1 界面张力第16-20页
        2.1.1 实验器材及药品第16页
        2.1.2 测量方法第16-18页
        2.1.3 影响因素分析第18-20页
    2.2 界面粘度第20-22页
        2.2.1 测量方法第20页
        2.2.2 影响因素第20-22页
    2.3 流变性第22-26页
        2.3.0 实验条件第22-23页
        2.3.1 测量方法第23页
        2.3.2 影响因素分析第23-26页
    2.4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微观剩余油的形成机制及启动机理第28-40页
    3.1 微观剩余油的形成机制第29-34页
        3.1.1 柱状剩余油第29-30页
        3.1.2 膜状剩余油第30-31页
        3.1.3 盲端状剩余油第31-32页
        3.1.4 油滴状剩余油第32-33页
        3.1.5 簇状剩余油第33-34页
    3.2 剩余油启动机理第34-39页
        3.2.1 降低界面张力第35-36页
        3.2.2 改变润湿性第36-37页
        3.2.3 增加驱油体系粘度第37-38页
        3.2.4 乳化油滴作用第38-39页
    3.3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弱碱三元体系对简化孔隙模型中剩余油的作用效果研究第40-72页
    4.1 实验设备、材料、方案及基本步骤第40-42页
        4.1.1 实验设备第40页
        4.1.2 实验器材及药品第40-41页
        4.1.3 实验步骤第41-42页
    4.2 三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分析第42-53页
        4.2.1 三元复合体系对各类型残余油的启动运移第42-49页
        4.2.2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特性对乳化油滴的影响分析第49-53页
    4.3 三元体系对均质模型中油的作用研究第53-60页
        4.3.1 三元体系对不同渗透率模型中剩余油的作用研究第53-57页
        4.3.2 三元体系对不同渗透率模型中剩余油作用的对比分析第57-60页
    4.4 三元体系对非均质模型中油的作用研究第60-69页
        4.4.1 三元体系对非均质模型中剩余油的作用研究第60-64页
        4.4.2 三元体系对不同级差非均质模型中剩余油作用的对比分析第64-69页
    4.5 小结第69-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七东葡Ⅰ33单元三元复合驱平直联合布井及注入参数研究
下一篇:含聚采出液流变特性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