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2页 |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叙利亚共产党的历史演变 | 第16-30页 |
(一) 组建和成立时期(1924——1925) | 第16-17页 |
1. 叙利亚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 第16-17页 |
2. 叙利亚共产党正式成立 | 第17页 |
(二) 成长与发展时期(1926——1967) | 第17-19页 |
1. 叙利亚共产党的初期发展(1926-1947) | 第17-18页 |
2. 叙利亚共产党参与国会选举及相关活动(1948-1967) | 第18-19页 |
(三) 分裂时期(1968——1991) | 第19-24页 |
1. 巴格达什和里雅德·图尔克产生分歧 | 第20-21页 |
2. 穆拉德·尤素福、尤素夫·费萨尔先后与巴格达什派决裂 | 第21-23页 |
3. 叙共(巴派)和叙共(费派)各自发展局面的最终形成 | 第23-24页 |
(四) 分裂后继续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 第24-30页 |
1. 叙利亚共产党(巴派) | 第24-26页 |
2. 叙利亚共产党(费派) | 第26-28页 |
3. 叙利亚人民意愿党 | 第28页 |
4. 叙利亚民主人民党 | 第28-30页 |
三、苏东剧变后叙利亚共产党的理论探索 | 第30-40页 |
(一) 叙利亚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第30-32页 |
1. 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 第30页 |
2. 阶级特性、组织和机构 | 第30-31页 |
3. 政治目标和发展方向 | 第31-32页 |
(二) 叙利亚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 | 第32-35页 |
1. 对苏联模式的认知 | 第32-33页 |
2. 对发展方向的探索 | 第33页 |
3. 对发展路线的制定 | 第33-34页 |
4. 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合作的经验 | 第34-35页 |
(三) 叙利亚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知 | 第35-40页 |
1.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 第35-37页 |
2. 对资本主义政治干预的看法 | 第37-40页 |
四、苏东剧变后叙利亚共产党主要的政治实践 | 第40-51页 |
(一) 叙利亚共产党参与国内政治活动 | 第40-42页 |
1. 关注国内政治决策和运动 | 第40-41页 |
2. 与全国进步阵线的合作与实践 | 第41-42页 |
3. 与妇女及青年等团体的合作 | 第42页 |
(二) 叙利亚共产党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 第42-46页 |
1. 参与地区共产主义运动 | 第43页 |
2. 支持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 第43-44页 |
3. 加入阿拉伯左翼论坛 | 第44-45页 |
4. 参加共产党与工人党国际会议 | 第45页 |
5. 声援和促进阿拉伯民族运动 | 第45-46页 |
(三) 叙利亚共产党同敌对势力的斗争 | 第46-51页 |
1. 与国内反对派和敌对力量做斗争 | 第47-48页 |
2.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 第48-49页 |
3. 反对恐怖主义 | 第49-51页 |
五、叙利亚共产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51-58页 |
(一) 叙利亚共产党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51-54页 |
1. 资本主义发展困境给左翼力量带来希望 | 第51-52页 |
2. 叙共与左翼团体合作成效初显 | 第52页 |
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给叙共带来新启示 | 第52-53页 |
4. 国际社会充分关注叙利亚局势 | 第53页 |
5. 阿拉伯革命浪潮带来的新机遇 | 第53-54页 |
(二) 叙利亚共产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54-56页 |
1. 叙共在国内影响力依然有待提高 | 第54-55页 |
2. 叙利亚当前政治环境依旧动荡 | 第55页 |
3. 左翼力量需进一步加强合作 | 第55-56页 |
4. 西方势力的持续干预阻碍叙共发展 | 第56页 |
(三) 对叙利亚共产党发展的评析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