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新型D-A共聚物电子给体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第10-17页
        1.2.1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第11-12页
        1.2.3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4页
        1.2.4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第14-17页
    1.3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优化第17-24页
        1.3.1 界面修饰层的选择第17页
        1.3.2 器件活性层形貌调控第17-23页
        1.3.3 设计三元太阳能电池第23-24页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第24-28页
        1.4.1 活性层受体材料第24-27页
        1.4.2 活性层给体材料第27-28页
    1.5 新型D-A共聚物作为电子给体材料第28-31页
        1.5.1 新型的π-延伸型异靛蓝(VDTOI)第28-30页
        1.5.2 基于萘并噻吩并[3,2-b]噻吩(NDTT)单元与异靛(II)单元的D-A共聚物第30-31页
    1.6 论文设计思路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40页
第二章 基于亚乙烯基二噻吩亚甲基羟吲哚的D-A共聚物作为给体材料在二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40-58页
    2.1 引言第40-42页
    2.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2.2.1 样品准备第42页
        2.2.2 器件制备第42-44页
        2.2.3 仪器与表征第4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4-54页
        2.3.1 材料的热性能第44-45页
        2.3.2 光学性能第45页
        2.3.3 材料的能级排布第45-47页
        2.3.4 器件的光伏性能第47-52页
        2.3.5 形态学研究第52-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第三章 基于萘并噻吩并[3,2-b]噻吩类D-A共聚物作为第三组分在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58-81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3.2.1 实验用品第59-60页
        3.2.2 器件制备第60页
        3.2.3 测量和表征第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5页
        3.3.1 材料的能级及吸收光谱第60-62页
        3.3.2 器件的光伏性能第62-67页
        3.3.3 形态学研究第67-72页
        3.3.4 能量转移第72-73页
        3.3.5 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7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硫酸亚铁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纳米片组装铁酸锌(ZnFe2O4)核壳微纳结构的合成与锂离子电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