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公民环境监督权与国家环境行政权的概念与内涵 | 第17-21页 |
(一) 公民环境监督权的概念与内涵 | 第17-19页 |
1. 公民环境监督权的内涵 | 第17页 |
2. 公民监督权及其合法性来源 | 第17-18页 |
3. 关于环境利益的理解 | 第18-19页 |
(二) 国家环境行政权的概念与内涵 | 第19-20页 |
(三) 公民环境监督权与国家环境行政权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国家环境行政权保障公民环境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 人民主权论 | 第21-22页 |
(二) 政府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三)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3-25页 |
三、国家环境行政权的运行及其成效 | 第25-31页 |
(一) 行使环境行政权的国家机关 | 第25-26页 |
(二) 国家环境行政权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 环境行政许可 | 第26-27页 |
2. 环境行政处罚 | 第27-28页 |
3. 环境行政强制 | 第28页 |
(三) 国家环境行政权的运行成效 | 第28-31页 |
四、公民环境监督权的实施现状 | 第31-41页 |
(一) 法律对公民环境监督权的规定 | 第31-33页 |
1. 宪法 | 第31页 |
2. 环境相关法律法规 | 第31-33页 |
(二) 公民行使环境监督权的状况 | 第33-38页 |
1. 公民环境监督的统计数据 | 第33-34页 |
2. 公民投诉、举报等环保监督的处理情况 | 第34-35页 |
3. 对公民环保监督及其处理情况的分析 | 第35-38页 |
(三) 公民环境监督权的行使成效 | 第38-41页 |
1. 公民投诉、举报内容查证属实后的法律责任 | 第38页 |
2. 公民对于企业、个人等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成效 | 第38-39页 |
3. 公民对于国家环境行政权的监督成效 | 第39-41页 |
五、国家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监督权行使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 第41-49页 |
(一) 环境监督权利意识不足 | 第41-42页 |
1. 公民在环境监督方面的权利意识仍较薄弱 | 第41页 |
2. 国家环境行政机关接受监督意识不够 | 第41-42页 |
(二) 投诉、举报等制度不健全 | 第42-43页 |
1. 公民投诉、举报的受理机构设置存在弊端 | 第42-43页 |
2. 公民投诉、举报等受理情况缺乏有效监督 | 第43页 |
(三) 环境监督法律法规立法待完善 | 第43-45页 |
1. 环境监督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化 | 第43-44页 |
2. 环境监督法律法规缺乏前瞻性 | 第44-45页 |
(四) 监督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45-49页 |
1.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45-47页 |
2. 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善 | 第47-49页 |
六、公民环境监督权与国家环境行政权协调发展的路径 | 第49-62页 |
(一) 提高环境监督权利意识 | 第49-51页 |
1. 提高公民对环境监督权利的意识 | 第49-50页 |
2. 提高国家环境行政机关被监督和保障公民监督的意识 | 第50-51页 |
(二) 健全投诉、举报等环境监督制度 | 第51-54页 |
1. 建立公民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和平台 | 第51-52页 |
2. 建立受理公民投诉、举报的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3. 探索环境监督权的保障救济方式 | 第53-54页 |
(三) 完善环境监督法律法规立法 | 第54-57页 |
1. 从权利角度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第五章 | 第54-55页 |
2. 以反射利益丰富环境立法 | 第55-56页 |
3. 积极推动公民环境监督权立法 | 第56-57页 |
(四) 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 第57-62页 |
1.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 第57-60页 |
2.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