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中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1.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1.2 实验药物 | 第12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2-13页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3页 |
2.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2.1 模型制备与分组 | 第13-14页 |
2.2 给药方法 | 第14页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4-16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1.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 第17页 |
2.羚羊角-钩藤对热性惊厥大鼠惊厥潜伏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17-18页 |
3.羚羊角-钩藤对热性惊厥大鼠惊厥程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4.羚羊角-钩藤对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0-32页 |
1.动物的选择与造模 | 第20页 |
2.西医理论研究 | 第20-25页 |
2.1 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 | 第20-23页 |
2.2 热性惊厥与海马损伤 | 第23-25页 |
3.中医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3.1 中医对热性惊厥概念的认识 | 第25页 |
3.2 中医对热性惊厥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5-26页 |
3.3 中医对热性惊厥的治疗 | 第26-27页 |
4.羚羊角与钩藤配伍的意义 | 第27-30页 |
4.1 羚羊角 | 第27-28页 |
4.2 钩藤 | 第28-29页 |
4.3 羚羊角配伍钩藤 | 第29-30页 |
5.本实验羚羊角-钩藤药对对脑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30页 |
6.不足与展望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综述 | 第39-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