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右旋糖酐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15-20页 |
1.2.1 右旋糖酐蔗糖酶 | 第15-17页 |
1.2.2 右旋糖酐酶 | 第17-18页 |
1.2.3 右旋糖酐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 右旋糖酐铁 | 第20-21页 |
1.4 多糖的氧化 | 第21-23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NaClO/NaBr氧化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机制研究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6-28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2.3.1 傅立叶红外光谱(FI-IR)分析 | 第31-32页 |
2.3.2 氧化右旋糖酐的羧基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2.3.3 HPLC和XRD表征分子量和晶体结构 | 第33-35页 |
2.3.4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和氧化右旋糖酐产物水溶性分析 | 第35-36页 |
2.3.5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和氧化右旋糖酐产物热分析 | 第36-37页 |
2.3.6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和氧化右旋糖酐产物核磁分析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NaClO/NaBr和NaOH氧化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对比研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分析 | 第43-44页 |
3.3.2 氧化右旋糖酐的羧基含量分析 | 第44-45页 |
3.3.3 HPLC表征分子量变化 | 第45-47页 |
3.3.4 SEM表征分子量变化 | 第47-49页 |
3.3.5 XRD表征晶体结构变化 | 第49页 |
3.3.6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和氧化右旋糖酐产物水溶性分析 | 第49-50页 |
3.3.7 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和氧化右旋糖酐产物核磁分析 | 第50-51页 |
3.3.8 氧化右旋糖酐产物Q/TOF-MS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右旋糖酐铁的制备研究 | 第54-6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4-55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分析 | 第57-58页 |
4.3.2 氧化右旋糖酐的羧基含量对右旋糖酐铁量质量影响研究结果 | 第58-59页 |
4.3.3 氧化pH对右旋糖酐铁铁含量研究结果 | 第59-60页 |
4.3.4 右旋糖酐分子量对右旋糖酐铁质量影响研究结果 | 第60-62页 |
4.3.5 右旋糖酐铁质量的检测结果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