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章 《说诗晬语》与《一瓢诗话》基本情况 | 第22-40页 |
1.1 沈德潜与《说诗晬语》 | 第22-31页 |
1.1.1 沈德潜生平、交游与诗学渊源 | 第22-29页 |
1.1.2 《说诗晬语》成书及版本情况 | 第29-31页 |
1.2 薛雪与《一瓢诗话》 | 第31-40页 |
1.2.1 薛雪生平、交游与诗学渊源 | 第31-36页 |
1.2.2 《一瓢诗话》成书及版本情况 | 第36-40页 |
第二章 《说诗晬语》与《一瓢诗话》诗学思想的相通性 | 第40-58页 |
2.1 推崇温柔敦厚 | 第40-46页 |
2.1.1 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 | 第41-44页 |
2.1.2 雅正平和的诗歌内涵 | 第44-46页 |
2.2 提倡格高调古 | 第46-51页 |
2.2.1 宏大开阔型 | 第48-49页 |
2.2.2 古朴雅致型 | 第49-51页 |
2.2.3 诗骨清峻型 | 第51页 |
2.3 主张神完气厚 | 第51-53页 |
2.4 强调人品与诗品的统一 | 第53-58页 |
2.4.1 人品对诗品的影响 | 第53-56页 |
2.4.2 诗人自身素质的塑造 | 第56-58页 |
第三章 《说诗晬语》与《一瓢诗话》诗学思想的差异性 | 第58-80页 |
3.1 诗歌“源流正变”的探讨 | 第58-65页 |
3.1.1 沈德潜:“宗正”意识,趋雅归正 | 第59-62页 |
3.1.2 薛雪:接受正变之规律,避复求变 | 第62-65页 |
3.2 对“古今”观念的阐释 | 第65-71页 |
3.2.1 沈德潜:以复古为己任,侧重于“拟古” | 第65-67页 |
3.2.2 薛雪:反对拟古,“师古”当取其“神理” | 第67-71页 |
3.3 唐、宋诗之争的理解 | 第71-80页 |
3.3.1 沈德潜:崇唐抑宋,否定宋诗 | 第72-74页 |
3.3.2 薛雪:唐宋兼取,兼容并蓄 | 第74-80页 |
第四章 《说诗晬语》与《一瓢诗话》诗学思想差异性的原因 | 第80-94页 |
4.1 学术思维方式与人生际遇的差异 | 第80-83页 |
4.1.1 保守习故与博通善纳 | 第80-82页 |
4.1.2 人生际遇的差异 | 第82-83页 |
4.2 创作习性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 第83-88页 |
4.3 清诗坛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同 | 第88-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