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14页
    1.1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第8页
    1.2 国内外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第8-9页
        1.2.1 国外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第9页
    1.3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影响因素第9-12页
        1.3.1 玉米收获机械第9页
        1.3.2 玉米茎秆特征第9-10页
        1.3.3 收获期玉米籽粒的硬度第10页
        1.3.4 收获期玉米籽粒的含水量第10-12页
            1.3.4.1 玉米籽粒含水量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第10页
            1.3.4.2 籽粒灌浆速率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第10-11页
            1.3.4.3 玉米穗部性状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第11-12页
            1.3.4.4 收获期籽粒自然脱水速率对籽粒含水量的影响第12页
    1.4 化学调控与机械化收获第12-14页
2 引言第14-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3.1 试验材料第15页
    3.2 试验条件第15页
    3.3 试验设计第15页
    3.4 取样时期及方法第15页
    3.5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5-16页
        3.5.1 籽粒相对含水量第15页
        3.5.2 相关形态指标第15-16页
            3.5.2.1 株高和穗位高第15-16页
            3.5.2.2 基部第三节茎粗和穗位叶夹角第16页
            3.5.2.3 果穗苞叶总面积第16页
        3.5.3 成熟期穗位器官的相对含水量第16页
        3.5.4 考种计产第16页
    3.6 数据分析第16-1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7-24页
    4.1 不同玉米品种成熟期籽粒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第17页
    4.2 不同玉米品种形态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第17-18页
    4.3 不同玉米品种各穗位器官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第18-21页
        4.3.1 棒三叶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第18页
        4.3.2 穗柄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第18-19页
        4.3.3 茎秆穗位三节含水量变化第19页
        4.3.4 苞叶相对含水量变化第19-21页
            4.3.4.1 苞叶总面积对籽粒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20-21页
        4.3.5 穗轴相对含水量变化第21页
    4.4 不同穗位含水量与籽粒相对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1-22页
        4.4.1 对不同品种穗位器官相对含水量的方差分析第21-22页
        4.4.2 对同一品种不同穗位器官相对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2页
    4.5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玉米成熟期籽粒相对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第22-24页
        4.5.1 对玉米成熟期籽粒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22-23页
        4.5.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5 讨论与结论第24-26页
    5.1 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第24页
    5.2 成熟期穗位器官含水量变化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第24页
    5.3 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Abstract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肥基追比对不同成熟型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生态、品种和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烤烟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