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原理 | 第12-13页 |
1.3 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的方法 | 第13-15页 |
1.3.1 贵金属沉积 | 第13页 |
1.3.2 半导体表面光敏化 | 第13-14页 |
1.3.3 离子掺杂 | 第14页 |
1.3.4 半导体复合 | 第14-15页 |
1.4 碳量子点简介 | 第15-20页 |
1.4.1 碳量子点的合成 | 第15-19页 |
1.4.2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19-20页 |
1.5 碳量子点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6.1 选题背景 | 第23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高荧光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6页 |
2.2.3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5 碳量子点的表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2.3.1 氮掺杂碳点的表征 | 第27-30页 |
2.3.2 离子强度、pH、金属离子对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CQDs/CuS纳米复合材料的简单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3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35页 |
3.2.4 CQDs/Cu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页 |
3.2.5 样品表征 | 第35-36页 |
3.2.6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 第36-37页 |
3.2.7 抑菌实验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谱分析 | 第38-39页 |
3.3.2 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图谱分析 | 第39页 |
3.3.3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39-41页 |
3.3.4 纳米复合材料的XPS分析 | 第41-42页 |
3.3.5 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42页 |
3.3.6 纳米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3.3.7 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分析 | 第43页 |
3.3.8 光催化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3.3.9 抑菌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CQDs/Cu_2O纳米复合材料的简单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4.2.3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4 CQDs/Cu_2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1页 |
4.2.5 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1页 |
4.2.6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4.3.1 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谱分析 | 第52页 |
4.3.2 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图谱分析 | 第52-53页 |
4.3.3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53-55页 |
4.3.4 纳米复合材料的XPS分析 | 第55页 |
4.3.5 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55-56页 |
4.3.6 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分析 | 第56页 |
4.3.7 光催化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