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出血热论文

黑瞎子岛小型哺乳动物携带H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实验研究第13-44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3-14页
        1.1.1 样本来源第13页
        1.1.2 核酸提取以及PCR所需试剂第13页
        1.1.3 分子克隆以及电泳所需试剂第13页
        1.1.4 试验所用设备第13-14页
        1.1.5 相关引物第14页
        1.1.6 分析软件第14页
    1.2 实验方法第14-17页
        1.2.1 标本采集第14页
        1.2.2 核酸的提取第14-15页
        1.2.3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第15-16页
        1.2.4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及回收纯化第16页
        1.2.5 PCR产物的分子克隆、测序第16-17页
        1.2.6 序列整理及系统发生分析方法第17页
    1.3 结果第17-36页
        1.3.1 小型哺乳动物的捕捉结果及其形态学鉴定第17-18页
        1.3.2 小型哺乳动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18-23页
        1.3.3 汉坦病毒的筛选第23-24页
        1.3.4 汉坦病毒的全基因组扩增第24-25页
        1.3.5 汉坦病毒全基因组的遗传分析第25-29页
        1.3.6 汉坦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9-33页
        1.3.7 啮齿目和食虫动物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3-36页
    1.4 讨论第36-39页
        1.4.1 黑瞎子岛地区小型哺乳动物携带HV的情况第36-37页
        1.4.2 黑瞎子岛地区黑线姬鼠携带的HTNV第37页
        1.4.3 黑瞎子岛地区阿尔泰鼩鼱携带的KKMV第37页
        1.4.4 黑瞎子岛地区莫氏田鼠携带的KHAV第37-38页
        1.4.5 黑瞎子岛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鉴定第38页
        1.4.6 黑瞎子岛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基因分析第38-39页
        1.4.7 黑瞎子岛地区小型哺乳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第39页
    1.5 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第2章 综述 食虫目和蝙蝠中汉坦病毒的研究进展第44-57页
    2.1 前言第44-45页
    2.2 鼩形目和翼手目动物是汉坦病毒的重要宿主第45-48页
        2.2.1 鼩形目携带的汉坦病毒第45-47页
        2.2.2 翼手目动物携带的HV第47-48页
    2.3 不同宿主中汉坦病毒的系统发育关系第48-50页
    2.4 汉坦病毒的进化第50-51页
        2.4.1 汉坦病毒的共进化和跨种间传播第50-51页
        2.4.2 汉坦病毒的基因重组第51页
    2.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下一篇:卡巴胆碱联合膳食纤维对烫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