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开架式气化器相变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 | 第13-18页 |
1.2.1 气液两相流 | 第13-16页 |
1.2.2 管内沸腾传热 | 第16-18页 |
1.3 无源传热强化技术 | 第18-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天然气热物性计算 | 第23-39页 |
2.1 天然气的气样组成 | 第23页 |
2.2 LNG泡点计算 | 第23-26页 |
2.3 LNG密度计算 | 第26-27页 |
2.4 LNG定压比热容计算 | 第27-28页 |
2.5 LNG导热系数计算 | 第28-29页 |
2.6 LNG动力粘度计算 | 第29-31页 |
2.7 NG密度计算 | 第31-33页 |
2.8 NG定压比热容计算 | 第33-34页 |
2.9 NG导热系数计算 | 第34-36页 |
2.10 NG动力粘度计算 | 第36-38页 |
2.11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Super ORV传热机理与气化段传热模型 | 第39-46页 |
3.1 Super ORV传热机理 | 第39-43页 |
3.1.1 预热段传热过程 | 第39-40页 |
3.1.2 气化段传热过程 | 第40-42页 |
3.1.3 加热段传热过程 | 第42-43页 |
3.2 Super ORV气化段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3.3 Super ORV气化段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3.3.1 Mixture多相流模型 | 第43-44页 |
3.3.2 相变模型 | 第44-45页 |
3.3.3 湍流模型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光滑气化内管与螺旋气化内管的数值模拟 | 第46-60页 |
4.1 概述 | 第46-47页 |
4.2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47-48页 |
4.3 物理模型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4.4 求解器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9-52页 |
4.4.1 求解器设置 | 第49-51页 |
4.4.2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1-52页 |
4.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4.5.1 管内流场分析 | 第52-54页 |
4.5.2 管内含气率分析 | 第54-55页 |
4.5.3 管内换热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4.5.4 管内流阻分析 | 第56-57页 |
4.5.5 传热及流动综合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螺旋气化管的优化设计 | 第60-71页 |
5.1 概述 | 第60-61页 |
5.2 试验因素、水平和试验指标的确定 | 第61-62页 |
5.3 正交表设计 | 第62-65页 |
5.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0页 |
5.5 最优方案的数值模拟 | 第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数值模拟的实验验证 | 第71-77页 |
6.1 概述 | 第71页 |
6.2 实验验证方法 | 第71-74页 |
6.2.1 实验装置 | 第71-73页 |
6.2.2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6.2.3 数值模型建立 | 第73-74页 |
6.3 实验验证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录 1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