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21页 |
三、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 第21-24页 |
第一章 建国初武汉市总工会的建立与发展 | 第24-41页 |
一、建国前武汉工会的历史回顾 | 第24-27页 |
二、武汉市总工会的正式成立 | 第27-33页 |
(一) 武汉市总工会成立的背景 | 第27-31页 |
(二) 武汉市总工会的整改过程 | 第31-32页 |
(三) 整改中出现的问题 | 第32-33页 |
三、武汉市总工会的发展阶段 | 第33-41页 |
(一) 建立健全产业工会、区办事处 | 第34-36页 |
(二) 加强区办事处,缩小产业工会 | 第36-37页 |
(三) 武汉市总工会改名为武汉市工会联合会 | 第37-38页 |
(四) 加强产业工会,改区工会为区办事处 | 第38-39页 |
(五) 工会会员人数的扩充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武汉市总工会的行政管理体系与领导结构 | 第41-51页 |
一、工会行政管理体系的变更 | 第41-43页 |
(一) 工会名称的统一 | 第41-42页 |
(二) 工会部门设置及沿革 | 第42-43页 |
二、党政关系网络与工会系统双重交叉领导体系的建立 | 第43-51页 |
(一) 工会内部党组织的建设 | 第44页 |
(二) 党员、会员双重身份的交织:“党员入会”与“会员入党” | 第44-47页 |
(三) 自上而下的层级制工会系统 | 第47-51页 |
第三章 武汉市总工会的具体运行及其活动 | 第51-73页 |
一、工会的群众生产工作 | 第51-54页 |
(一) 开展劳动竞赛 | 第51-52页 |
(二) 评选劳动模范 | 第52-54页 |
二、政治改革运动中的武汉市总工会 | 第54-58页 |
(一) 扫除封建势力,纯洁工会组织 | 第54-55页 |
(二) 整治资本家,划清阶级界限 | 第55-57页 |
(三) 政治运动对“工人”的洗礼 | 第57-58页 |
三、协调劳资关系 | 第58-62页 |
(一) 调整劳资关系 | 第58-60页 |
(二) 处理劳资纠纷 | 第60-62页 |
四、武汉市总工会与工人的劳保福利 | 第62-67页 |
(一) 救济失业工人 | 第62-63页 |
(一) 完善劳保福利事业 | 第63-66页 |
(三) 开展职工生活调查 | 第66-67页 |
五、武汉市总工会对工人的改造与教育 | 第67-73页 |
(一) 开展职工文化教育 | 第68-70页 |
(二) 重视对工人的政治教育 | 第70-71页 |
(三) 加强劳动纪律教育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武汉市总工会的职能转变 | 第73-83页 |
一、建国初武汉市总工会的职能定位 | 第73-76页 |
(一) 《工会法》与工会职能 | 第73-75页 |
(二) 《武汉市总工会章程》体现的自我职能定位 | 第75-76页 |
二、武汉市总工会具体运行中的职能转变 | 第76-83页 |
(一)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追随者与宣传者 | 第76-77页 |
(二) 工会领导体系的变迁 | 第77-79页 |
(三) 工人“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角色的弱化 | 第79-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