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一种新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冲击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5页
        1.2.1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负泊松比结构的种类第11-15页
        1.2.3 负泊松比结构的特性第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16-17页
第二章 新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设计第17-26页
    2.1 负泊松比效应蜂窝结构及应用第17-18页
    2.2 负泊松比结构的特性第18-20页
        2.2.1 剪切模量第18页
        2.2.2 变形行为第18-19页
        2.2.3 抗冲击性能第19-20页
    2.3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设计第20-25页
        2.3.1 负泊松比蜂窝胞元结构设计第20-23页
        2.3.2 整体负泊松比蜂窝结构设计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负泊松比蜂窝结构3D打印制作第26-33页
    3.1 金属3D打印技术的概述第26-27页
    3.2 模型打印制作第27-32页
        3.2.1 金属3D打印设备的介绍第27-28页
        3.2.2 金属3D打印的关键参数设置第28-29页
        3.2.3 模型制作第29-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模型冲击试验第33-61页
    4.1 材料性能试验测试第33-42页
        4.1.1 标准试件的制作第33-34页
        4.1.2 标准试件拉伸实验第34-37页
        4.1.3 实验数据处理第37-41页
        4.1.4 材料密度测试第41-42页
    4.2 结构吸能性能评价指标第42-43页
        4.2.1 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的定义第42页
        4.2.2 平台应力与比吸能第42-43页
    4.3 模型试样压缩试验第43-46页
        4.3.1 试验过程第43-44页
        4.3.2 模型试样压缩实验数值处理第44-46页
    4.4 模型冲击试验测试第46-59页
        4.4.1 实验过程第46-51页
        4.4.2 模型变形模式分析第51-53页
        4.4.3 模型动态响应分析第53-59页
    4.5 结论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模型动力冲击有限元数值模拟第61-87页
    5.1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61-63页
    5.2 模型的变形模式第63-74页
        5.2.1 模型1的变形模式:第63-65页
        5.2.2 模型2的变形模式:第65-68页
        5.2.3 两种模型变形模式对比分析第68-70页
        5.2.4 应力云图第70-74页
    5.3 模型动态响应第74-80页
    5.4 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第80-85页
        5.4.1 变形模式第80-82页
        5.4.2 动态响应分析第82-85页
    5.5 结论第85-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构模型优化设计第87-100页
    6.1 结构胞元优化设计第87-89页
    6.2 模型冲击试验第89-95页
        6.2.1 变形模式第90-91页
        6.2.2 动态响应分析第91-95页
    6.3 有限元模拟计算第95-99页
    6.4 结论第99页
    6.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结论第100-101页
    7.2 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碳纤维预浸料铺放的工艺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聚羟基烷酸酯嵌段共聚物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