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海南电网无功电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外无功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电网分析管理类软件建设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南电网无功特性与规划优化研究 | 第17-33页 |
2.1 海南电网主要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2.1.1 海南电网电源特征 | 第17-18页 |
2.1.2 海南电网网架及负荷特征 | 第18页 |
2.2 海南电网无功管理现状 | 第18-22页 |
2.2.1 无功平衡现状 | 第19-21页 |
2.2.2 无功补偿配置现状 | 第21-22页 |
2.3 无功补偿配置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2.4 无功规划的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5 海南电网无功补偿规划方法研究 | 第25-32页 |
2.5.1 典型网架结构的无功补偿配置 | 第25-29页 |
2.5.2 分层解耦的差异化无功补偿规划方法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无功趋优控制理论的环网无功控制方法研究 | 第33-57页 |
3.1 含环网的无功趋优分布 | 第33-41页 |
3.1.1 考虑无功平衡的环网负荷评估方法 | 第33-35页 |
3.1.2 有功损耗影响因子分析 | 第35-37页 |
3.1.3 线路的无功趋优分布 | 第37-38页 |
3.1.4 变电站的无功趋优分布 | 第38-39页 |
3.1.5 环网无功趋优分布 | 第39-41页 |
3.2 环网内变电站关口无功趋优控制 | 第41-48页 |
3.2.1 接线单元 | 第42页 |
3.2.2 趋优无功区间 | 第42-44页 |
3.2.3 区域无功迭代均分法 | 第44-45页 |
3.2.4 算例分析 | 第45-48页 |
3.3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在海南电网中的应用 | 第48-56页 |
3.3.1 SVG的基本原理及运行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3.3.2 考虑调差率的无功电压滞回运行策略 | 第50-53页 |
3.3.3 SVG在海南电网中的运行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海南电网降损辅助决策平台建设 | 第57-78页 |
4.1 平台建设方案及架构设计 | 第57-65页 |
4.1.1 系统框架 | 第57-60页 |
4.1.2 平台开发基础 | 第60-62页 |
4.1.3 系统部署 | 第62-63页 |
4.1.4 安全策略 | 第63-64页 |
4.1.5 平台基础功能 | 第64-65页 |
4.2 系统接口 | 第65-68页 |
4.2.1 外部数据集成 | 第65-66页 |
4.2.2 内部算法库接口 | 第66-67页 |
4.2.3 容错处理 | 第67-68页 |
4.2.4 性能与安全 | 第68页 |
4.3 功能模块及客户端 | 第68-77页 |
4.3.1 整体功能架构 | 第68-70页 |
4.3.2 图形化管理 | 第70-71页 |
4.3.3 网损管理 | 第71-72页 |
4.3.4 模拟降损分析 | 第72-73页 |
4.3.5 辅助决策 | 第73-76页 |
4.3.6 报表管理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