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基于多种可逆作用力的自修复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40页
    1.1 自修复材料的简介第10-19页
        1.1.1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第10-12页
        1.1.2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第12-19页
            1.1.2.1 基于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第12-13页
            1.1.2.2 基于可逆非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第13-19页
    1.2 自修复水凝胶第19-27页
        1.2.1 水凝胶的简介第19-20页
        1.2.2 自修复水凝胶第20-23页
        1.2.3 高强度自修复的水凝胶第23-27页
            1.2.3.1 双网络水凝胶第23-24页
            1.2.3.2 纳米复合水凝胶第24-26页
            1.2.3.3 物理增强水凝胶第26-27页
    1.3 聚离子液体材料的简介第27-32页
        1.3.1 (聚)离子液体第27-30页
        1.3.2 聚离子液体材料的应用第30-32页
            1.3.2.1 聚离子液体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第30-31页
            1.3.2.2 刺激响应性聚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第31-32页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40页
第二章 盐调控的高强度自修复导电水凝胶第40-58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2.2.1 实验用品第41页
        2.2.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2.2.2.1 单体的合成第41-42页
            2.2.2.2 凝胶的制备第42-43页
        2.2.3 仪器与表征第43-44页
            2.2.3.1 凝胶力学性能的表征第43页
            2.3.3.2 凝胶修复性能的表征第43-44页
            2.3.3.3 凝胶导电性能的表征第44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2.3.1 P(urea-ILa-SPMAb)-xd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第44-46页
        2.3.2 P(urea-IL1-SPMA1)-3d凝胶的修复性能第46-47页
        2.3.3 P(urea-ILa-SPMAb)-xd凝胶的影响因素第47-53页
            2.3.3.1 P(urea-ILa-SPMAb)-xd凝胶单体比例对材料的影响第47-48页
            2.3.3.2 P(urea-ILa-SPMAb)-xd凝胶不同透析天数材料的影响第48-50页
            2.3.3.3 氢键作用对P(urea-ILa-SPMAb)-xd凝胶的影响第50-51页
            2.3.3.4 P(urea-IL1-SPMA1)-3d凝胶的自恢复和抗疲劳性能第51-53页
        2.3.4 P(urea-IL1-SPMA1)-3d凝胶的导电性能第53-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三章 室温快速修复的聚离子液体材料第58-76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第59-63页
        3.2.1 实验用品第59页
        3.2.2 实验方法第59-62页
            3.2.2.1 聚离子液体PILs的合成第60-61页
            3.2.2.2 聚离子液体PILs抗衡离子的替换第61页
            3.2.2.3 聚离子液体P(IL-PEGx/IL-MCXy)-Liz的配位第61-62页
        3.2.3 仪器与表征第62-6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3.3.1 P(IL-PEGx/IL-MCXy)的合成及表征第63-64页
        3.3.2 P(IL-PEG9/IL-MCX1)-Li0.1的修复第64-65页
        3.3.3 P(IL-PEGx/IL-MCXy)-Liz的影响因素第65-71页
            3.3.3.1 P(IL-PEGx/IL-MCXy)-Liz单体比例对材料的影响第65-68页
            3.3.3.2 P(IL-PEGx/IL-MCXy)-Liz锂离子含量对材料的影响第68-71页
        3.3.5 P(IL-PEGx/IL-MCXy)-Liz修复过程的机理解释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作者简介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下CoWO4和ZnMn2O4的结构相变和电输运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材料磁特性参数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