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玉米须概况 | 第11页 |
1.2 ISO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ISO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12页 |
1.2.2 ISO的来源 | 第12页 |
1.2.3 ISO的功能活性 | 第12-15页 |
1.3 BaP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BaP的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1.3.2 BaP的来源 | 第16页 |
1.3.3 BaP的危害 | 第16-17页 |
1.3.4 BaP与肝损伤 | 第17页 |
1.3.5 BaP与细胞凋亡 | 第17-18页 |
1.3.6 BaP与细胞自噬 | 第18页 |
1.3.7 BaP与细胞焦亡 | 第18页 |
1.4 天然黄酮类咀嚼片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ISO对BaP损伤作用下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1-2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验材料与内容 | 第21-23页 |
2.2.1 细胞株 | 第21页 |
2.2.2 材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2.2.3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2.4 方法与内容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4页 |
2.3.1 ISO对BaP损伤作用下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2 ISO对BaP损伤作用下的肝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ISO对Ba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5-41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3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3.3.1 细胞株 | 第26页 |
3.3.2 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3.3.3 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3.4 方法与内容 | 第28-31页 |
3.4.1 AO/EB染色 | 第28页 |
3.4.2 细胞内ROS的测定 | 第28页 |
3.4.3 线粒体膜电势的测定 | 第28页 |
3.4.4 AO染色 | 第28-29页 |
3.4.5 MDC染色 | 第29页 |
3.4.6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29页 |
3.4.7 LDH的测定 | 第29页 |
3.4.8 NO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3.4.9 WB检测蛋白表达 | 第30-31页 |
3.4.10 统计学分析 | 第31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5.1 ISO对BaP诱导的HL-7702肝细胞凋亡性损伤的影响 | 第31-35页 |
3.5.2 ISO对BaP诱导的HL-7702肝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 | 第35-37页 |
3.5.3 ISO对BaP诱导的HL-7702肝细胞焦亡性损伤的影响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玉米须咀嚼片的制备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4.3 试验材料与内容 | 第41-42页 |
4.3.1 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4.3.2 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4.4 方法与内容 | 第42-44页 |
4.4.1 玉米须原料处理 | 第42页 |
4.4.2 玉米须用量的筛选 | 第42页 |
4.4.3 辅料种类的筛选 | 第42-43页 |
4.4.4 玉米须咀嚼片综合评价标准 | 第43-4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4.5.1 玉米须添加量的确定 | 第44-45页 |
4.5.2 微晶纤维素添加量的确定 | 第45-46页 |
4.5.3 5%聚维酮水溶液添加量的确定 | 第46页 |
4.5.4 阿斯巴甜添加量的确定 | 第46-47页 |
4.5.5 柠檬酸添加量的确定 | 第47页 |
4.5.6 硬脂酸镁添加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4.5.7 玉米须咀嚼片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48页 |
4.6 玉米须咀嚼片最佳制备工艺 | 第48页 |
4.7 玉米须咀嚼片成品感官评价 | 第48-4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