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6-39页 |
1.1 肠道的再认识 | 第16-33页 |
1.1.1 肠道作为一个感应器官 | 第17-21页 |
1.1.2 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1.3 胰高血糖素样肽-2研究的历史背景 | 第22-23页 |
1.1.4 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合成、分泌和代谢 | 第23-25页 |
1.1.5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受体 | 第25页 |
1.1.6 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生理功能 | 第25-27页 |
1.1.7 胰高血糖素样肽-2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1.1.8 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信号转导机制 | 第28-30页 |
1.1.9 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应用 | 第30-32页 |
1.1.10 结语 | 第32-33页 |
1.2 肠道功能靶标的饲料添加剂 | 第33-37页 |
1.2.1 丁酸钠在胃肠道上的研究进展 | 第33页 |
1.2.2 丁酸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33页 |
1.2.3 丁酸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1.2.4 丁酸钠对胃肠道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 第35页 |
1.2.5 结语 | 第35页 |
1.2.6 植物多糖的研究发现 | 第35-36页 |
1.2.7 植物多糖的结构、组成 | 第36页 |
1.2.8 植物多糖的功能 | 第36页 |
1.2.9 沙蒿多糖的研究发现 | 第36-37页 |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7-39页 |
1.3.1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2 试验研究 | 第39-66页 |
2.1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45页 |
2.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39-40页 |
2.1.2 试验日粮设计 | 第40页 |
2.1.3 日粮适合度检验 | 第40-41页 |
2.1.4 日粮适合度检验结果 | 第41-42页 |
2.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2-43页 |
2.1.7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2.1.8 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2.1.9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45页 |
2.1.10 小结 | 第45页 |
2.2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第45-48页 |
2.2.1 引言 | 第45页 |
2.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45页 |
2.2.3 试验日粮设计 | 第45-46页 |
2.2.4 样品收集及处理 | 第46页 |
2.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6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2.2.7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2.2.8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页 |
2.2.9 小结 | 第48页 |
2.3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8-53页 |
2.3.1 引言 | 第48-49页 |
2.3.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49页 |
2.3.3 试验日粮设计 | 第49页 |
2.3.4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49页 |
2.3.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9页 |
2.3.6 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2.3.7 试验结果 | 第50-52页 |
2.3.8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2-53页 |
2.3.9 小结 | 第53页 |
2.4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内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53-66页 |
2.4.1 引言 | 第53-54页 |
2.4.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54-55页 |
2.4.3 试验日粮设计 | 第55页 |
2.4.4 样品收集及处理 | 第55页 |
2.4.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5页 |
2.4.6 试验仪器及耗材 | 第55页 |
2.4.7 Western blot步骤 | 第55页 |
2.4.8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2.4.9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2.4.10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3-65页 |
2.4.11 小结 | 第65-66页 |
3 讨论与创新点 | 第66-70页 |
3.1 讨论 | 第66-69页 |
3.1.1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6页 |
3.1.2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第66-67页 |
3.1.3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67-68页 |
3.1.4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和沙蒿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内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3.2 论文总体总结 | 第69页 |
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