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1页 |
1.1.2 区域的发展定位 | 第11-12页 |
1.1.3 规划实施评价体系的需要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6 本文独特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2.1 空间吻合度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1.1 国外研究 | 第17页 |
2.1.2 国内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 第18页 |
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18-19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2.2.3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概念与理论的基础问题探讨 | 第22-32页 |
3.1 概念基础 | 第22-24页 |
3.1.1 空间吻合度的概念 | 第22页 |
3.1.2 规划的概念 | 第22页 |
3.1.3 规划实施评价的概念 | 第22-23页 |
3.1.4 空间吻合度理念的规划实施评价探讨 | 第23-24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2.1 土地可持续理论 | 第24-25页 |
3.2.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25页 |
3.2.3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5页 |
3.2.4 动态管理理论 | 第25页 |
3.2.5 国家发展政策理论 | 第25-26页 |
3.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问题探讨 | 第26-30页 |
3.3.1 规划编制的历史回顾 | 第26-27页 |
3.3.2 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步骤 | 第27-29页 |
3.3.3 规划编制的特性及作用 | 第29-30页 |
3.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问题探讨 | 第30-32页 |
3.4.1 规划实施评价的具体内容 | 第30-31页 |
3.4.2 规划实施评价的系统要素构成 | 第31页 |
3.4.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空间吻合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模型 | 第32-36页 |
4.1 土地利用转换模型 | 第32页 |
4.2 空间吻合度模型 | 第32-34页 |
4.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过程的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 | 第32-33页 |
4.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结果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 | 第33-34页 |
4.3 空间吻合度分类等级标准 | 第34-36页 |
4.3.1 规划实施过程空间吻合度分级标准 | 第34页 |
4.3.2 规划实施结果空间吻合度分级标准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实例研究——基于空间吻合性的昌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 第36-83页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36-38页 |
5.1.1 自然条件 | 第36-37页 |
5.1.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7-38页 |
5.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 | 第38-59页 |
5.2.1 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 | 第38-41页 |
5.2.2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 | 第41-45页 |
5.2.3 2009年-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分析 | 第45-47页 |
5.2.4 2009年-2014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 | 第47-51页 |
5.2.5 2009年-2014年地类转换分析 | 第51-54页 |
5.2.6 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 第54-57页 |
5.2.7 2014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进展讨论 | 第57-59页 |
5.2.8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5.3 规划实施过程的空间吻合度测算 | 第59-71页 |
5.3.1 2009年-2014年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度 | 第59-69页 |
5.3.2 2009年-2014年土地用途分区的空间吻合情况 | 第69-70页 |
5.3.3 2009年-2014年区域空间吻合度 | 第70页 |
5.3.4 2009年-2014年空间吻合度分级 | 第70-71页 |
5.4 规划实施结果的空间吻合度测算 | 第71-83页 |
5.4.1 2014年-2020年各地类图斑的空间吻合度 | 第71-79页 |
5.4.2 2014年-2020年土地用途分区的空间吻合情况 | 第79-81页 |
5.4.3 2014年-2020年区域空间吻合度 | 第81页 |
5.4.4 2014年-2020年空间吻合度分级 | 第81-83页 |
5.5 空间吻合度测算结果分析 | 第83页 |
5.5.1 2009年-2014年规划实施过程空间吻合度分析 | 第83页 |
5.5.2 2014年-2020年规划实施结果空间吻合度分析 | 第83页 |
第六章 昌吉市土地利用空间不吻合分析及建议 | 第83-86页 |
6.1 空间不吻合情况分析 | 第83-85页 |
6.1.1 规划的局部修改调整比较频繁 | 第83-84页 |
6.1.2 规划与城市快速发展的不协调 | 第84页 |
6.1.3 缺乏土地管理措施、编制规划缺乏弹性 | 第84-85页 |
6.2 建议 | 第85-86页 |
6.2.1 加强土地管理执法、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 第85页 |
6.2.2 加强规划的执行 | 第85页 |
6.2.3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第85页 |
6.2.4 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积极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 | 第85-86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86-8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7.2 文章的不足之处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