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分子光谱学简介 | 第16-20页 |
1.2.1 分子光谱学发展历史 | 第16-18页 |
1.2.2 分子光谱学最新进展 | 第18-20页 |
1.3 激光光谱学简介 | 第20-23页 |
1.3.1 激光光谱技术 | 第20页 |
1.3.2 常见激光光源简介 | 第20-23页 |
1.4 含碳自由基光谱简介 | 第23-33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23-25页 |
1.4.2 C_3分子发现历史 | 第25-27页 |
1.4.3 C_3分子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1.4.4 C_3分子光谱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2章 实验技术原理与方法 | 第37-53页 |
2.1 实验技术 | 第37-43页 |
2.1.1 连续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光源 | 第37页 |
2.1.2 激光诱导荧光探测技术 | 第37-39页 |
2.1.3 超声射流冷却技术 | 第39-41页 |
2.1.4 高功率脉冲直流放电技术 | 第41-43页 |
2.2 LIF实验装置 | 第43-50页 |
2.2.1 LIF实验装置 | 第43-46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2.2.3 实验仪器与样品参数 | 第47-50页 |
2.3 实验光谱解析方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3章 单纵模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研制 | 第53-77页 |
3.1 光学参量振荡器基础知识 | 第53-61页 |
3.1.1 OPO简介 | 第53-54页 |
3.1.2 OPO工作原理 | 第54-57页 |
3.1.3 谐振腔和纵模 | 第57-59页 |
3.1.4 Littman光栅谐振腔 | 第59页 |
3.1.5 Littman谐振腔主动锁定原理 | 第59-61页 |
3.2 光源研制背景与现状 | 第61-63页 |
3.3 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63-67页 |
3.3.1 设计思想 | 第63-64页 |
3.3.2 工作原理 | 第64-65页 |
3.3.3 组成结构 | 第65-67页 |
3.4 性能测试与优化 | 第67-74页 |
3.4.1 SLM稳定运转的关键技术 | 第68-70页 |
3.4.2 主动锁定谐振腔系统 | 第70-71页 |
3.4.3 能量转换效率与起振阈值 | 第71-72页 |
3.4.4 调谐范围与输出线宽 | 第72页 |
3.4.5 应用测试 | 第72-74页 |
3.5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4章 C_3分子A~1Π_u-X~1∑_g~+跃迁高分辨光谱研究 | 第77-107页 |
4.1 C_3分子光谱研究现状 | 第77-82页 |
4.1.1 天文观测研究 | 第77-78页 |
4.1.2 实验室研究 | 第78-8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4.3 基频谱带分析 | 第83-96页 |
4.3.1 000-000谱带 | 第85-86页 |
4.3.2 100-000和002-000谱带 | 第86-88页 |
4.3.3 020-000谱带 | 第88-90页 |
4.3.4 040-000谱带 | 第90-92页 |
4.3.5 120-000谱带 | 第92-93页 |
4.3.6 010-010谱带 | 第93-96页 |
4.4 热带分析 | 第96-102页 |
4.4.1 分析方法 | 第97-99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99-102页 |
4.5 讨论 | 第102-103页 |
4.6 总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第5章 ~(13)CCC与C~(13)CC分子A~1Ⅱ-X~1∑~+跃迁高分辨光谱研究 | 第107-127页 |
5.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7-10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9-123页 |
5.3.1 000-000谱带 | 第109-111页 |
5.3.2 100-000谱带 | 第111-113页 |
5.3.3 020-000谱带 | 第113-116页 |
5.3.4 040-000谱带 | 第116-119页 |
5.3.5 120-000谱带 | 第119-120页 |
5.3.6 002-000谱带 | 第120-123页 |
5.3.7 讨论 | 第123页 |
5.4 总结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第6章 C_3分子相干激发态的电磁感应透明 | 第127-141页 |
6.1 理论背景 | 第127-133页 |
6.1.1 相干激发态和量子拍频 | 第127-129页 |
6.1.2 Rabi振荡 | 第129-130页 |
6.1.3 电磁感应透明 | 第130-131页 |
6.1.4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 第131-133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33-134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134-138页 |
6.4 总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第7章 YO、CuSH和SiC_2分子高分辨电子光谱研究 | 第141-171页 |
7.1 光学-光学双共振研究YO分子[33.2]~2Π和A'~2Δ态 | 第141-157页 |
7.1.1 研究背景 | 第141-143页 |
7.1.2 实验方法 | 第143-144页 |
7.1.3 [33.2]~2Π态 | 第144-154页 |
7.1.4 A'~2Δ态 | 第154页 |
7.1.5 YO小结 | 第154-157页 |
7.2 CuSH分子B~1A'-X~1A'跃迁高分辨光谱研究 | 第157-163页 |
7.2.1 研究背景 | 第157-158页 |
7.2.2 实验方法 | 第158-159页 |
7.2.3 分析与讨论 | 第159-162页 |
7.2.4 CuSH小结 | 第162-163页 |
7.3 SiC_2分子A~1B_2-X~1A_1跃迁高分辨光谱研究 | 第163-167页 |
7.3.1 研究背景 | 第163-164页 |
7.3.2 实验方法 | 第164-165页 |
7.3.3 结果分析 | 第165-167页 |
7.3.4 SiC_2小结 | 第167页 |
7.4 本章总结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71-173页 |
附录 | 第173-235页 |
致谢 | 第235-23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237-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