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基于阴离子黏土材料去除地热系统来源流体中并存的多种有害组分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6页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2.1 地热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氟、砷、硼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阴离子黏土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第20-2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4页
        1.3.1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3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 本选题的创新点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26-34页
    §2.1 典型地热系统来源流体的选择第26-27页
        2.1.1 天然地热水的选择第26页
        2.1.2 增强型地热系统返排液的选择第26-27页
    §2.2 阴离子黏土材料的选择及其制备第27-32页
        2.2.1 水铝钙石的制备及表征第28-29页
        2.2.2 水氯铁镁石的制备及表征第29-30页
        2.2.3 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第30-31页
        2.2.4 合成材料的焙烧处理第31-32页
    §2.3 测试方法第32-34页
        2.3.1 溶液中砷含量的检测方法第32页
        2.3.2 溶液中硼含量的检测方法第32页
        2.3.3 溶液中氟、氯、硫酸根的检测方法第32-33页
        2.3.4 溶液中总碱度的检测方法第33-34页
第三章 柱实验处理天然地热水第34-66页
    §3.1 地热水处理方案设计第34-36页
        3.1.1 实验器材及参数第34页
        3.1.2 实验设计思路第34-35页
        3.1.3 实验方案第35-36页
    §3.2 西藏羊八井ZK359地热水处理结果第36-40页
        3.2.1 地热水ZK359柱实验最佳配比的确定第36-37页
        3.2.2 地热水ZK359有害组分去除效果分析第37-40页
    §3.3 云南邦腊掌DFQ地热水处理结果第40-44页
        3.3.1 地热水DFQ柱实验最佳配比的确定第40-41页
        3.3.2 地热水DFQ有害组分去除效果分析第41-44页
    §3.4 青海贵德扎仓寺ZCS地热水处理结果第44-47页
        3.4.1 地热水ZCS柱实验最佳配比的确定第44-45页
        3.4.2 地热水ZCS有害组分去除效果分析第45-47页
    §3.5 地热水处理过程中其他组分含量的变化第47-56页
        3.5.1 地热水中硫酸盐含量的变化第48-51页
        3.5.2 地热水中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第51-55页
        3.5.3 地热水pH值变化结果分析第55-56页
    §3.6 地热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6-64页
        3.6.1 地热水在反应柱中的渗流速率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6-60页
        3.6.2 反应柱尺寸对地热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60-64页
    §3.7 柱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第64-66页
第四章 增强型地热系统返排液的处理第66-72页
    §4.1 返排液处理方案设计第66页
    §4.2 FENTONHILLEGS返排液处理结果第66-68页
    §4.3 SOULTZ-SOUS-FORêTSEGS返排液处理结果第68-70页
    §4.4 青海共和盆地扎仓寺返排液处理结果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2-75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2 建议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上下文车载激光点云分类及独立目标对象提取
下一篇: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筛查鉴定未知卤代有机物的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