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RFID认证协议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第13-15页
        1.2.1 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RFID技术面临的挑战第15页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第15-16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和RFID的相关知识介绍第17-37页
    2.1 预备知识第17-19页
        2.1.1 双线性对第17页
        2.1.2 哈希函数第17-18页
        2.1.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第18-19页
    2.2 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第19-20页
    2.3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2.4 RFID系统的分类和应用第21-23页
        2.4.1 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第21-22页
        2.4.2 RFID系统的应用第22-23页
    2.5 RFID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第23-24页
    2.6 基于物理方法的安全机制第24页
    2.7 基于密码方法的安全机制第24-36页
        2.7.1 基于加密机制的安全协议第25-26页
        2.7.2 基于认证机制的安全协议第26-36页
    2.8 本章总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一种新模型下基于ECC的RFID授权认证协议第37-56页
    3.1 对Li等人提出的RFID授权认证协议的分析第38-43页
        3.1.1 Li等人提出的ARA2协议第38-40页
        3.1.2 Li等人提出的ARA3协议第40-43页
    3.2 一种新模型下基于ECC的RFID授权认证协议第43-55页
        3.2.1 协议的符号和参数设置第43页
        3.2.2 协议的认证流程第43-45页
        3.2.3 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分析第45-47页
        3.2.4 协议的性能分析第47-55页
    3.3 本章总结第55-56页
第四章 一种基于ECC的安全RFID双向认证协议第56-71页
    4.1 基于ECC的RFID认证协议的分析第56-61页
        4.1.1 Lee等人提出的基于EC-RAC的RFID认证协议第56-58页
        4.1.2 Liao等人提出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第58-59页
        4.1.3 对Liao等人的协议的攻击第59-61页
    4.2 一种基于ECC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第61-70页
        4.2.1 协议中的符号和参数设置第61-62页
        4.2.2 协议的执行流程第62-63页
        4.2.3 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分析第63-67页
        4.2.4 协议的性能分析第67-70页
    4.3 本章总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71-73页
    5.1 工作总结第71页
    5.2 未来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
下一篇:太赫兹成像技术与图像增强算法研究